自古以来,华夏人就把土地看成是传家的根本,谁要是敢将祖传的田地卖掉那可是被十里八乡的人笑话的。

    所以对于一般百姓而言田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现在杨峰居然说要将土地免费送给百姓耕种。

    “江宁候。”孙承宗有些疑惑的说道“辽东固然是地广人稀,但这些土地都是朝廷的,如何能够免费分给百姓耕种,这不合规矩吧”

    “不合规矩”

    杨峰冷笑道。

    “什么是规矩,将这些土地荒废在这里,这就合乎规矩了若不将这些土地分给百姓,有谁愿意背井离乡来到此等苦寒之地,咱们将心比心的想一样,换做孙大人,你愿意任凭朝廷一纸公文就抛家舍业的带着全家老少来到这里扎根吗”

    孙承宗哑了,因为他发现杨峰说的一点没错,除非他疯了才会抛掉家乡的一切带着全家老少来到这里扎根。就像杨峰说的那样,你不免费分发土地,不给他们发农具、耕牛、种子,关内的百姓凭什么会来这里啊,就因为你脸大啊

    孙承宗也是一个果决的人,想明白这点后很是干脆的说道“那好,这点本官同意了。但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事情没有解决,这次需要迁移的百姓可不是少数。

    就算按照迁移一户百姓需要五十两银子来计算,十万户就是五百万两银子,这笔银子从哪来粮食、农具乃至耕牛呢,又从哪来

    据本官所知,如今朝廷每年的收到的田赋以及赋税也不过是六七百万两银子而已,根本无力承担如此庞大的计划。莫非江宁候想奏请陛下动用内帑银不过这倒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说到这里,孙承宗还捋了捋须。

    “这倒不需要。”

    杨峰摇摇头。

    “去年本候和田尔耕曾在江南查抄了好几家盐商,共查抄了两千余万两银子,着大半年来虽然用了一些,但剩下的银子也有一千多万两,如今还在陛下的内帑那里放着呢。本候稍后会给陛下送上一道折子,请陛下调拨五百万两银子作为迁移百姓所需,想必陛下会同意的。”

    听到这里,孙承宗不禁倒吸了口凉气。

    他久居辽东,由于跟江宁相距实在太远,所以对于发生在江南的事情不是很了解,前些日子他只听说杨峰和田尔耕在江南大肆抄家,弄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当时他听了也只是摇头失笑,虽然他跟杨峰相交不深,但对于他的人品还是很相信的,这不过是嫉妒他的人传的谣言而已。

    现在听杨峰这么一说,他不禁有些目瞪口呆起来。感情这不实谣言而是真的啊,这家伙连抄家都能抄出大明四五年的赋税来,这样的本事也是没谁了。

    不过孙承宗毕竟在宦海沉浮了大半辈子,镇定的功夫自然也远超旁人。

    深呼吸了几下后,他的脸上便恢复了平静,“既然江宁候都这么说了,那么最大的问题便不存在了,此时宜早不宜迟,不如江宁候和本官一道联名给陛下上折子,请求陛下恩准,你看如何”

    杨峰心中大悦,含笑道“当然可以,那就请孙大人执笔,写好后咱们一同署名,送呈陛下预览,咱们一同推进此事。不过在此之前本候还有一事要与孙大人商议。”

    “哦还有何事”孙承宗好奇的看向了杨峰。

    “是这样。”杨峰正色道“本候以为,皇太极和他所谓的大清国固然被咱们灭了,但难保日后他们不会再度死灰复燃,所以本候以为光迁移百姓到辽东可不行,还得配合一定数量的退役士卒,并配发给武器铠甲,如此才能确保咱们在辽东百姓的安全,不知您以为如何”

    “退役士卒”

    孙承宗捋须想了一下才缓缓道“辽东本土的退役士卒倒好说,他们原本就是辽东人,退役后自然会留在辽东。可辽东军里可是有不少外地士卒,他们退役后十有八i九是要返回原籍的,这点咱们却是不好强令他们留下来。”

    大明自打开国皇帝朱元璋实行的军户制度到了中期便崩坏殆尽,那些军户与其说是军队不如说是农民更加妥当。否则也不会出现嘉靖年间几百名倭寇便敢深入大明境内公然攻打县城的现象了。

    而到了明朝后期,大明军户制度早已名存实亡,大明但凡是有点战斗力的军队实行的都是募兵制。

    募兵制和军户制度最大的区别就是募兵制招募来的士兵都是自愿的,而且他们的户籍也全都是良民,退役之后他们也是要返回家乡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勒令他们加入军户。

    早就料到孙承宗会这么说的杨峰笑了笑“士卒不愿意留下来那是因为咱们给出的价码不够,既然辽东又难么多无主的土地,咱们为何不能将一部封赏给有功的将士呢只要有了土地的牵绊,何愁将士们不愿意留下来。”

    听着杨峰的解释,孙承宗原本微皱的眉头很快舒展开来,点头道“嗯,这个主意好。有了土地,那些士卒自然愿意留下来,这样一来辽东的安危就更加万无一失了,这件事本官以为可行”

    “那就好”看到孙承宗也赞同自己的意见,杨峰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既然孙大人也这么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在明朝当国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千斤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千斤顶并收藏我在明朝当国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