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嵩一直在那里说,李中易只是默默的倾听,并不插话,这让高嵩很有些压力。№>

    李中易其实听得很仔细,高嵩尽管绕着圈子没把话说白,骨子里的意思却是,怂恿他主动掌握朝廷大权。

    这高嵩所言,虽有交浅言之嫌,却也是迫不得已的投名状。有这么大的一个把柄,捏在李中易的手上,高嵩从此之后,再难逃出李相公之手。

    虽然高嵩有意投靠,李中易却也没有马上表态,这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少之又少。

    李中易露出和蔼的笑容,说:“德全,你今年四十有八了吧?”

    高嵩神色一滞,是啊,他都快五十的人了,眼前的李相公已是他有机会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呵呵,天色不早了,明日陪我一起去县境内走走看看。”李中易没把话说白,高嵩却心头猛的一颤,李相公果然看上了他了。

    “多谢相公栽培,德全愿随相公左右,虽肝脑涂地,再所不辞。”高嵩抓住时机,向李中易表明了忠心。

    李中易品出高嵩话里的真诚,于是,温和的抚慰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德全,汝且别急着说啥,吾相信自己的眼睛。”

    高嵩听懂李中易的暗示,赶忙拱手告辞,“相公一路鞍马劳顿,请早些歇息。”

    等高嵩走后,李中易回到内室,却见王大虎正坐在炕边吃饭,他快步走过去,拍着王大虎的肩膀,笑道:“兄长不必管我,先填饱肚子要紧。”

    王大虎风卷残云一般,一气吃下两大碗米饭,放下筷子就说:“三弟,京师的禁军出现了异常的调动情况,我和二弟商量了一番,一致认为,事有蹊跷,所以就赶了过来。”

    李中易的眸色深邃的望着王大虎,冷静的问他:“不要急,出了何事,慢慢道来。”

    “因开平郡王李琼在林虎子的手下吃了败仗,所以,朝廷里颇有议论,想用赵匡胤去替换李琼为帅。”王大虎狂灌了一口凉茶,抬手抹掉嘴边的水渍,“也有人提出,用石守信或是慕容延钊为帅。

    李中易眯起两眼,仔细的望着窗花,仔细的思索了一阵,忽然微微一笑:“竟然都是义社十兄弟中人啊。”

    王大虎有些紧张的看着李中易,不解的问他:“兵权如果尽落入赵氏之手,三弟你将来如何立足于朝堂?”

    李中易笑道:“只要陛下在世一日,绝无可能出现此等事情。这帝王心术嘛,说起来很玄奥,其实呢,不过是毋使众人合而谋上罢了。”

    王大虎眨了眨眼,说:“你是说,陛下不愿意赵氏兵权太重?”

    李中易点点头说:“在陛下的心目之中,派韩通去南方挂帅,才是正道理。”

    话虽如此,李中易的心里依然有些失落感,以他和李琼的紧密关系,真到了那么一天,只要谈好了交易的筹码,李琼的一家人必定不会和他刀兵相见,而且会站到同一阵营。

    唉,可惜了呀,李琼终究只是个高明的政客而已,却不是用兵如神的名帅,竟然败给了南唐的名将林虎子。

    李琼率领八万禁军南下,居然吃了败仗,以柴荣的性格,必定不会容忍这种冒犯,绝对会想方设法的夺回失去的东西。

    如今,和赵匡胤交好的义社十兄弟之中,全都手握兵权,其中,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贇和王政忠和赵老二的关系最铁。

    王审琦,字仲宝,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后周太祖时任殿前司铁骑指挥使。显德元年(955)追随今上抗击北汉入侵,以功升铁骑都虞侯,改铁骑右厢第二军都指挥使。显德三年,今上攻南唐,王审琦攻占舒州(今安徽潜山),以功改任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显德四年三月,在紫金山寨(今凤台东南)战役中,王审琦率军先登,大败南唐军,转殿前司控鹤右厢都指挥使;后在濠州(今凤阳东北)、楚州(今江苏淮安)战役中均立有战功,显德五年改任铁骑右厢都指挥使,一直是石守信的部属。显德六年三月,今上率军北进,欲收复燕云十六州,王审琦以功升任殿前司都虞侯。

    韩重赟,磁州武安(今属河北)人,显德元年(954)与后汉的“高平之战”,以功升任殿前司铁骑指挥使,现任殿前司控鹤军都指挥使。

    至于,义社十兄弟的其余几人,包括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在内,至今不过掌握着一州的实力而已,地位和赵匡胤相差极为悬殊,交情也比较淡。

    不过,有了义社几兄弟的支持,再加上慕容延钊手头的几万兵马,赵氏一系在兵权方面,比李中易强出太多,强弱异常之分明。

    正因为如此,王大虎从宫中内侍的口中,探知朝中的异动之后,立即拍马赶来行辕,向李中易报讯示警。

    李中易在朝中,确实没有得力文臣的支持。不过,由于逍遥津集市的存在,宫中的不少人和王大虎暗中有瓜葛。

    这么一来,李中易对于宫中动态的掌握,其实远不是外人可以料想的幽深。

    没错,李中易一直在暗中和太监们合作,输送的利益,很是不少,投资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逍遥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大司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司空并收藏逍遥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