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头,又建议道:“除了贷款,南洋华侨的捐款也可以大加利用。”



    说到南洋华侨的捐款,蒋委员长不禁露出一丝苦笑,说道:“我已经给一战区的卫俊如,还有鲁豫皖边区的杨天风发了电报,要他们好好招待陈嘉庚一行,希望能扭转陈对国府产生的不好印象。”



    一九四零年春,旅居新加坡的爱国侨领陈JG,带着南洋广大华侨的殷殷嘱托,率团回到祖国慰问抗日军民,第一站当然是战时首都重庆。蒋委员长十分重视,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工作,务必让客人满意。但他这样要求,却取得相反的效果。



    陈JG先生是同盟会出身的爱国老华侨。抗战开始后,他作为“南洋华侨总会”主席,负责整个东南亚地区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工作。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广大侨胞每个月都向国内捐钱捐物。三年以来,广大华侨通过总会,共为祖国筹得约合4亿多“国币”的款项,物资无数。



    抗战的生命线滇缅公路建成后,司机和修理工奇缺。陈JG登高一呼,三千多名华侨青年挥别亲人,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不停地抢运军需物资。可以说,没有陈JG和广大华侨,抗战的胜利肯定要推迟。



    按照蒋委员长的指示精神,国民政府成立了阵容庞大的欢迎委员会,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侨委会等二十多个党政军重要部门组成。



    在财政极其拮据的情况下,还列支了充足的接待资金,其中光宴请费用就达八万元,当时这笔钱能买八百头牛!



    这样,陈JG在重庆的日子里,正事没时间做,每天被迫在各种宴会中疲于奔命。但不管什么山珍海味,陈JG一口也咽不下去。



    他知道大敌当前的中国是多么缺钱。“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竟是战时首都大小官员的常态,这让陈JG反感和痛苦:这样的政府能领导全民共赴国难吗?民族复兴还有希望吗?(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抗战惊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样样稀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样样稀松并收藏抗战惊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