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的进攻战鼓声中,朔州军率先出击,对面敌军大阵内也敲响了战鼓,此时,乔钟葵心中没有一点把握,就算加上五千幽州军,对方的总兵力也比他少,但对方却有九千骑兵,而他只有三千,骑兵数量远远超过他,在旷野作战中,骑兵有着强大的优势,实力对比,他处于相当不利的下风。



    更要命是,杨元庆的五千骑兵不知道在哪里?乔钟葵可以肯定,杨元庆一定会在关键时候杀出,就看自己预留的八千军队能不能最后敌住他们。



    乔钟葵回头向大营望去,他的大营就在三里外,这又是个比较尴尬的距离,他不由暗暗叹息一声,他已经尽力,成败就看天意。



    “柱国,敌军已经进攻了!”一名亲兵大喊,打断了他的思路。



    乔钟葵凝视远方,他也冷冷下令道:“弩兵准备迎战!”



    鼓声大作,战旗挥舞,五千弩兵列阵成三排,五千把擘张弩瞄准了列队前进的朔州军。



    在中原军队作战中,弩所能发挥的威力要远逊于对胡人作战,很大一个原因是中原军队不仅弩箭犀利,防护能力也同样强大,他们不仅身着铁铠,同时他们的盾牌能有效抵挡箭矢,相比之下,胡人重视骑兵冲刺,防御能力较弱,这就使弩箭的威力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当朔州军进入百步后,叛军鼓点加密,黑旗挥舞,五千弩弓同时发射,一时箭雨铺天盖地,射向朔州军,四千矛盾步兵发一声喊,同时举起六角藤盾,密集的箭雨射入军队集群中,不断有惨叫声起伏,尽管藤盾能有效防御箭矢,但毕竟没有无懈可击的防御,在密集的箭雨中还是有近百人被箭矢射中,有的当场阵亡,有的被箭射伤,蜷缩在地上,不能前军。



    四千矛盾步兵并没有停步,依然举大盾缓缓前进,后面的两千弩兵也同时还击,两片箭雨在空中交织,遮蔽了天空......



    “弩兵撤下,长矛军出击!”



    乔钟葵见弩军无法大量杀伤敌军,他改变战术,由长矛兵出击,数千弩兵如潮水般退下,八千长矛步兵迎战而出,密集如林,矛尖闪烁着杀气。



    杨义臣见天空上的箭雨消失,又毅然下令,“命矛盾军冲击,两翼骑兵杀上!”



    战鼓声再次敲响,这是加快战斗的命令,四千朔州矛盾步兵加快步伐,向敌阵猛冲而去,两翼四千骑兵以弧线杀出,直击敌军侧翼,两支军队在鼓声中轰然相撞,矛尖相撞,血光四溅,战马奔腾,刀劈如电,惨叫声,悲鸣声,喊杀声、头骨破碎,四肢分离,数万大军在尘土飞扬中混战成一团。



    .......



    乔钟葵是奉命攻打代州,他带有大量的粮食和辎重,后勤给养对他的四万军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旦他的粮食被敌军焚毁,并且后路被截断,那他的军队在三天内就将全线崩溃,因此保住大营和粮食辎重也是他的重中之重。



    大营距离战场只有三里远,这是乔钟葵最关键的底线,不管杨义臣怎么引他北上,他都坚决不肯离开这个距离,这就能保证军队可以随时回援大营,也能使大营内的守军随时可以支援战场。



    乔钟葵在大营内留驻了八千军队,五千弓兵和三千长矛步兵,就在大战爆发两个时辰后,幽州骑兵终于出现在大营以南三里外,大旗猎猎,尘土飞扬,令军营守军十分紧张,五千弓弩兵严阵以待。



    战场上的激战已经进入白热化,双方所有的兵力全部投入,朔州军两万四千人对并州精锐三万人,尽管并州军数量占优,但朔州多出两千骑兵,并且没有弩兵,使双方势均力敌。



    战场上尘土飞扬,黄尘弥漫天空,遮蔽阳光,使天日无色,鼓声、喊杀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战争之惨烈使每个士兵都俨如在地狱断崖前挣扎,随着时间推移,士兵的体力就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而体力就在于平时的训练。



    尽管双方都是精锐之兵,但两个时辰的鏖战还是使每个士兵都变得筋疲力尽,都处于一种体力崩溃的边缘,战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乔钟葵心急如焚,如果这个时候幽州骑兵杀出,那他就完了,他最终决定放弃大营,调八千生力军投入战斗。



    就在他刚要下令之时,远方忽然传来了激昂的号角声,“呜——”



    这劲吹的号角声仿佛原野上的风暴,山中的雷鸣,黄尘弥漫,马蹄声敲打着大地,五千幽州骑兵在最关键时刻杀来了,铺天盖地的骑兵出现在并州军右侧。



    主将杨元庆一马当先,手执巨盾和破天槊,战马赤红色的鬃毛飘舞,他头盔上的红缨在风中飞扬,在他身后,五千骑兵呼啸向前,如同奔向海岸的汹涌大浪,每个人心中的战争狂热又像火焰一样在他们的血液中燃烧,高举长矛扑向并州军。



    并州军军心开始动摇,右翼大将王拔见形势危急,他大吼一声,“跟我迎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天下枭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高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高月并收藏天下枭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