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风好奇道:“这么快就有办法了?”

    “先不管操作问题。”

    “说来听听。”

    田丰点了点头:“既然知道董卓以后,肯定还会自行给自己封官。”

    “我们可以上表文书,助他一臂之力。”

    “比如,恢复丞相之职,让董卓任丞相!”

    “董卓定然会欣然同意。”

    “而我们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好处。”

    “丞相之位,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足够使他疯狂的了。”

    “如果他还敢更疯狂,那就只能……”

    虽然田丰没有把话说完。

    但赵风已经明白了田丰的意思。

    在往上,就只有一条路了。

    要么明着谋朝篡位,要么暗着谋朝篡位。

    反正都是篡位。

    赵风沉吟了一下:“我们这样做。”

    “以后肯定会被那些有心人针对。”

    “这样的利益得失,元皓兄有计算过吗?”

    田丰点了点头:“短期内,利大于弊。”

    “随着时间的推移,弊大于利。”

    赵风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我再考虑考虑。”

    田丰行了一揖:“要做就要乘早。”

    “随着时间的推移。”

    “对我们的有利的会越来越少,对我们不利的会越来越多。”

    “丰告退。”

    说完,田丰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第五天。

    朝廷派来的使者,就把董卓任命的事传达了过来。

    也就是说,刘稚和长史等人,要比赵风晚五天才知道这个消息。

    时间缓缓流逝。

    转眼就过去了半个月。

    对于上表文书,让董卓升任丞相之职的事,赵风一直没有决断下来。

    一是,赵风知道诸侯伐董的事。

    最后董卓肯定失败。

    二是,时间也不怎么充裕。

    尤其是越犹豫,时间就会越短。

    对于这个决策。

    田丰也一直没有催。

    因为田丰本身也不太看好这个方案。

    田丰更赞成,到时候跟随大众直接出兵,去谋取好处。

    那样做,不管怎么样,都是利大于弊。

    而去让董卓任职丞相这条路就利弊不好说。

    这天,在相府议事。

    甄尧行了一揖:“中山国的赋税、杂税已经征收完毕。”

    “征集粮草共计一百七十三万石!”

    “其中有三十四万余石粮食,要缴纳给王府,作为中山王的食邑。”

    “如果不计算十几万在外的壮丁,算是丰收年。”

    “如果算上那些人口,这点赋税,离朝廷的赋税标准,还差三十三万石!”

    “缺口十分巨大。”

    “再有就是,春播的时候,我们找各个世家豪强,借了不少的钱粮。”

    “虽然不计算利钱,但本钱还是要还的。”

    “按这种标准,即便到了明年收割冬麦,我们不但入不敷出。”

    “连世家豪强的钱粮都无法还上!”

    赵风右手食指敲打的案己:“这也确实是个问题。”

    本来三十四万石,给刘稚的食邑里。

    就有一大部分是用来当军费的。

    按照现在长史的想法,肯定一粒粮食,都不会拨给赵风。

    还有就是,这个赋税缺口,也确实很大。

    起码需要五万到六万的壮丁来弥补。

    这还是丰收年。

    如果是普通年,缺口会更大。

    如果是灾年……

    赵风突然说道:“我们要不要上表朝廷,说说灾情?”

    田丰皱眉道:“谎报灾情,只怕不妥。”

    “而且,长史那一关就不好过。”

    “就算暂时过了长史那一关。”

    “也无法保证,长史日后不会借题发挥!”

    赵风两手一摊:“那就没办法了。”

    “赋税之事,就明天去了景曜殿再说吧。”

    “反正赋税不足,也不是我们的问题。”

    “如果不是我们找世家豪强借了些钱粮,安置了更多的流民,现在的缺口还会更大。”

    “就让他们也跟着头痛吧。”

    甄尧摇了摇头:“暂时也没什么好办法。”

    “那就这样吧。”

    甄尧突然说道:“对了!”

    “今天收到洛阳方面的最新消息。”

    “董卓联合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一同携带鈇锧到朝堂上书,要求为建宁元年(一六八年)九月政变时被政治定性(诬陷)为叛贼的陈蕃、窦武以及次年(一六九年)在“第二次党锢”中被捕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我当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幻星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幻星虎并收藏三国我当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