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纷纷点头赞同。

    就听到上面鞭子响,众人顿时正容安静下来,各归了班列鱼贯入了殿内。

    赵之昂大步进来,众人叩拜行礼,各衙门说各衙门的事,等事情议论完,杜公公正要喊退朝,崔大人上前一步,道:“圣上,微臣有事要奏。”

    “说,何事?”赵之昂喝了一口茶,看着崔大人,就听道:“前日皇长孙和娴贞女学苏姑姑的事,微臣觉得不妥。”

    赵之昂皱眉,这事不是已经处理了吗,怎么今天还翻出来说了。

    难道是苏氏找崔大人了?

    赵之昂不悦。

    “嗯。”赵之昂冷淡的应了一句,态度还是很明显的,崔大人只当没有听见,接着道:“皇长孙身为皇长孙,乃是大周未来的希望,天下百姓都看着他,希望他仁厚明理,将来会领着大周,带着天下百姓,让大周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可皇长孙这接二连三的事,先是正妃未娶,生了长子乱了纲常子嗣,后又因为这以为红颜,而迁怒旁人,封人学府,逼人走投无路,这两桩事情,实在太让天下人失望。”

    “所以,臣等恳请圣上,广纳有德名师,教导皇长孙。”

    “为大周安泰,百年昌盛,恳请圣上!”众人附议,声音极大,回荡在殿中,还有回音。

    赵之昂嘴角抖了抖,要说他们讲的不算过分,也算中肯,毕竟没有逼着他罚赵治庭。

    可这事,还是丢人啊,广请名师,教一个成年的皇长孙,这岂不是等于昭告天下,他的孙子不成器,要找有德之人加以引导教育?

    很没面子。

    “圣上。”下面有人道:“此事并不关乎脸面,在江山社稷之上,脸面微不足道。所言所行皆是为了百年盛世。”

    也对,将来赵治庭是要当皇帝的,他要是这么小肚鸡肠,做事没有分寸,将来还怎么治国。

    “各位说的是。”赵之昂顾忌面子,只有赵标出列,拱了拱手道:“但不知各位大人,可认识有德之士,也好引荐一番。”

    赵标这话一说,大家也就你一言我一句的,说起自己知道的高士名师。

    议论了一早晨倒真有几位德高望重的备选,如此,早朝才散了。

    赵标跟着赵之昂去了御书房,门一关赵之昂就冷了脸,道:“他带回来的那个女人,你回去和他说,让他将母子都送走。告诉他,是他的儿子跑不了。”

    赵标应是。

    “今天崔临安带头弹劾,不就是表态他对这婚事不满意,却又不敢抗旨吗。”赵之昂道:“朕知道他没这个胆子,所以就抓着这件事。现在问题的关键还是那个女人,人送走了事情才算是了。”

    “父皇说的是,只是治庭的性子倔,这件事怕是急不得,儿臣回去劝劝,也让他有个心理准备。”赵标只有这么一个嫡子,到底心里还是护着的,怕赵治庭出什么意外。

    “先找名师,教他什么是家国天下,什么才是一个君王应该想的,做的。儿女情长,还要死要活,朕都替他丢人。”

    赵标也羞愧不已,点头应是。

    “行了。你滚。”赵之昂不耐烦,赵标也不敢多说什么,告辞出去。

    杜公公上茶来,赵之昂喝了一肚子的水,现在没心思喝,“去把司三葆找来。”

    “是!”杜公公应了,过了一会儿司三葆躬身进来,赵之昂就看着他,道:“你和苏氏关系不错?”

    司三葆忙应道:“是!奴婢和她在应天时就认识,算是有些微末的交情。”

    “那你替朕去看看她。”赵之昂道:“先去内务府领些女子用的玩的一并带着,算朕赏她的。”这事其实应该让皇后做,可皇后就算做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那还不如他自己吩咐下去。

    反正脸都丢尽了,就当安抚苏氏了,让那些朝臣不要没事就来和他说刚才的事就行。

    “是,奴婢这就去办。”司三葆应是而去。

    司三葆并不认为苏婉如是自己人,因为那丫头太精明了,谁也不知道她心里到底是个什么打算,就和去年她突然跑宫里说要替嫁安南一样,她明明是可以嫁给沈湛或者宁王,却偏偏选择了替嫁这条路。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帮她,人分亲疏,和亲的人相比苏婉如是疏,可和疏的人相比,苏婉如就是亲。

    领了一堆东西,用马车装着,司三葆声势浩大的往应锦绣坊而去,在绣坊门口,还放了两串鞭炮,带着十几个內侍,敲锣打鼓的搬东西。

    旁边街坊四邻有胆子大的,不由小声问着,“这是做什么,东西送谁的,这么大阵仗。”

    不怪别人奇怪,谁送礼还放鞭炮的,又不是送聘礼。

    “圣上赏赐。”小內侍亮着嗓门道:“说苏姑姑受委屈了,特意让司公公来看她。”

    四周里众人恍然大悟,有人点头道:“还是圣上好啊,知道我们姑姑受委屈了,还特意送东西来安慰。”

    “是啊,姑姑这次委屈受的冤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绣色生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莫风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莫风流并收藏绣色生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