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定人家一口吐沫喷你脸上!

    而之所以造成这个局面,既有历史传统的缘故,也有秦汉以来政治格局的因素。

    最主要的原因,则是蓄奴有利可图。

    早已经做足了功课的张越,对此一清二楚。

    汉人蓄奴,不仅仅是想要驱使奴婢为自己劳作。

    更主要的动力,来源于对财富的渴望和对家族兴盛的期许。

    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秦汉两代,提倡的是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的小农散户经济社会。

    国家千方百计的拆散和肢解任何可能的大家族。

    当今天子的弟弟,中山靖王刘胜一生生下了一百多个儿子,私生子不计其数。

    但,除了其世子刘忠嗣位,仅有其嫡系的十三子得以用推恩令封侯。

    其他人,统统要去自谋生路!

    历史上巫蛊之祸后的丞相刘屈氂,就是刘胜的儿子。

    连诸侯王的儿子们,天子的亲侄子们尚且如此。

    其他人当然不能免俗。

    但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小而单一的家庭,很难应付各种徭役。

    而汉室的徭役,又特别多。

    仅仅是中央规定的,每一个始傅男丁每年都需要为国家无偿服务三天,一生要入伍两年。

    一年番上中央,一年在边关戍边。

    地方上其他大大小小的各种徭役和差事,就更多了。

    普通的百姓,哪来这么多精力来应付这么多繁琐的徭役征发?

    特别是北方郡国,地广人稀,产出不多。

    武将们立足于本土本乡,既要训练子侄习武,又要想方设法,照顾乡党,庇护自己的宗族,还得拉拢佃农和自耕农,为自己的子侄的子弟兵。

    这样,他们就不能自己的乡亲太厉害。

    佃租通常约等于无,只是象征性的收一点。

    遇到天灾,甚至还得拿出积蓄,救济乡党,赡养宗族的亲戚。

    不这样做的武将世家,最多只能兴盛一代。

    然后就后继无人。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军功贵族,是怎么维系他们家族的兴盛,满足庇护乡党以及宗族的需求?

    答案就是蓄奴。

    大量的蓄奴,极尽一切可能的蓄奴。

    越强盛的军功贵族家庭,奴婢越多。

    他们驱使这些奴婢,耕作和服务于自己家族。

    同时,很多时候,他们都将这些奴婢,拿去服役。

    在汉室很多时候,当国家要营造某个工程时,征发民夫,然后……

    朝廷派下去监管的官吏,会愕然发现,实际上应征而来的所谓民夫,大部分都是戴着镣铐,被豪族的狗腿子们押着来此的奴婢。

    然后,这个官吏就会拿着花名册,一个个点名。

    这个时候,他就会发现一个更可怕的事情花名册上应当来此服役的民夫,几乎全部由这些奴婢顶替了特别是当应征的民夫是来自北方郡国,特别是关中、陇右地区的时候,尤其如此。

    你喊一个名字,就有一个豪族的狗腿子押着一个奴婢到你面前告诉你那个人不来了,这个奴婢顶替他!

    之所以如此,就是秦汉两代,都允许百姓出钱请人替自己服役。

    而且,这个制度受到法律保护,有国家背书。

    按照国家规定,服役的人,假若不去应役,每一个徭役月需要缴纳两千钱。

    称为践更钱。

    官府拿到这笔钱后,就会去雇佣其他愿意去的人,顶替应役之人前去服役。

    而豪族们赚的还不止是这个钱!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秦汉两代,服役的民夫,并不像后世宋明,是免费的劳动力,还要自带干粮。

    事实上,秦汉两代的一般性政府工程,服役民夫都是有钱拿的。

    汉律之中就明确规定了:有罪以訾赎及有责(债)于公,以其令日问之,其弗能入其偿,令其日居之,日居八钱,公食,日居六钱。

    这条法令的意思就是,假如有人有罪打算拿钱赎罪或者欠了官府的钱,那就要他缴纳,若不能缴纳,就要他去工程的工地做工还债,一天八钱,若吃公家的一天六钱,直到他把欠债还清为止。

    这反过来证明了,徭役民夫有钱拿,还可以吃公家的饭食。

    且这饭食还是有标准的。

    后世出土的无数汉简也证明了这一点。

    这等于说,假如你有奴婢,那么可以赚双份的钱。

    一边可以拿别人的践更钱,一边还可以从官府拿到奴婢的工钱。

    两两相加,利润巨大。

    以至于,几乎很少有人能按捺得住自己蓄奴的冲动。

    于是,汉代的北方,有一句民谚,几乎人尽皆知:以末致富,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本持之。

    自耕农、商贾、地主、贵族、军功武将,人人竞相蓄奴。

    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要做门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要离刺荆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要离刺荆轲并收藏我要做门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