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当着别的单位领导或咱们上级主管部门领导说这话,你会挨打的。”谢凯有些鄙视郑宇成。

    他想不到,老家伙还有这样的一面。

    “我这可不是装,你想想,这些钱不花掉,兄弟单位会不打秋风?别的不说,如果一机部跟五机部要问咱们借点经费贴补某些项目,你说咱们借还是不借?”郑宇成很认真地问着郑宇成,“如果没有他们各自给的1700万经费,咱们即使有这些项目,都搞不出来。”

    “咱们那可是给了技术的。”谢凯眼睛瞪圆了。

    一机部跟五机部的钱,又不是白给的。

    从红旗机械厂拿走了技术,给钱买的。

    “小谢啊,虽然这样说是没有问题,但是咱们不能用交易去衡量这些事情。如果上级强行要求咱们给技术呢?不给?咱们都是国家的单位!”郑宇成提醒着谢凯。

    谢凯太年轻,摸不着这些门道。

    “虽说他们从国外引进技术准备的资金不少,咱们没有怎么投入就要3400万,也算是狮子大开口了……”郑宇成继续分析着情况。

    谢凯有些迷茫。

    重生前,他只是一个底层的技术人员,哪里知道高层这些狗皮倒灶的事情?

    不过想想也是,国内就是人情社会。

    有些时候,不是技术好就能解决问题的。

    他们数控系统也好,军用挖掘机项目也罢,一方面是因为上级希望保护国内的技术发展,另外一方面就有着人情因素。

    田峰一开始表现的态度不好,在看到他们的成品后,态度截然相反。

    就连李明山跟龙耀华等人,跟郑宇成等人关系很铁,不然他们这样的基地,想要跟国外合作搞高端武器项目,即使有着可能,需要费的力气不会小,时间更不会短。

    懂得为人处世很重要。

    “老郑,你可不能教坏了我。”谢凯知道郑宇成是什么意思。“我还得上学呢。”

    完全就是把他给当成接班人在培养。

    虽然他原来特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大人物,跺跺脚,某个领域就抖三抖。

    可现在郑宇成把基地未来压在他身上,开始培养他,他有些恐惧。

    高处不胜寒。

    “我又没有让你不上学,回去就给你办个工作关系,每月领工资奖金,不用上班,没事儿提提意见,想要搞啥玩具就搞啥玩具,该上学就上学,也不影响。等到你大学毕业,就有五六年的工作经验了,资历也不算太差,再干几年就可以胜任了……”郑宇成不容拒绝地说道。

    完全是在给谢凯未来铺路。

    16岁参加工作,到30岁,就有了足够的工作经验,资历,成为基地的接班人虽然年轻,资历有点浅,远比他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资历深很多。

    “这事情还是算了吧。”谢凯并不想这样干。

    基地发的那点工资奖金,他根本不在乎,一台游戏机就能给他挣一两千美元。

    现在这样挺不错的。

    没事帮基地搞点项目,自己又不用受约束。

    “还是说说怎么花这笔钱的问题。巴基斯坦人的经费投入坦克研发,绰绰有余,所以坦克相关项目完全不需要别的资金来源,我们前期的投入,怎么也得算上两三千万美元吧。目前挖掘机成本,一台也不到三十万,五十万的利润呢。三百台,就是一亿五千万,这笔钱不花出去,我心中不安啊!”郑宇成转移了话题。

    如何花钱,成了大问题。

    谢凯也不知道如何花这笔钱。

    作为重生的人,他清楚,资金只有循环投资,才会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们手中的钱越来越多。

    钱越多,可以搞的项目越多。

    技术基础不行?有钱,直接用钱砸。

    看看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国内经济搞起来了,大量经费砸入科研领域,使得先进技术井喷发展。

    要是在重生前告诉谢凯会重生,他一定做好准备。

    关键是没谁告诉他。

    花几万块,几十万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是啥难事。

    一次花个几百万,就困难了。有人说几百万还不够买套别墅啥的,谢凯会告诉说这话的人,几百万卖了别墅,那物管费交得起么?

    赚钱的项目很多,现在需要的是能产生巨大效益的项目。

    “赶紧想想啊,即使给基地每个人建一套房子,也花不了多少。不能每个人都建,这样会让大家失去奋斗的积极性……”郑宇成头痛地说道。“再说了,生产型的人员不是准备撤出来么。”

    “钱太多,真愁人!”郑宇成叹了一口气。

章节目录

重生军工子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葫芦村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葫芦村人并收藏重生军工子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