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生产厂房,只是暂时的。至于没有技术工人,这就是笑话。只要我们达成协议,科研团队跟技术工人将会在第三架运十完成组装,可以飞起来后,一同来这边。”马凤山早就知道404的计划。

    麦道得到的5703厂,熟练技术工人至少有一半会跟随着过来。

    剩下的一半,等到麦道培养好了,同样也会过来。

    “如果不愿意合作,我们不介意出资再修建一个总装车间。”郑宇成的话,掷地有声。“那不需要多少经费。”

    秦飞的人通过军方的渠道知道郑宇成现在手中握着数千万经费,即将到账的还有上亿,并不认为他这话是吹牛。

    一个组装车间,并不需要投入多少。

    生产线在5703厂的那架运十组装完成后,都会因为不适合麦道的组装而被废弃,到时候项目团队将会搬迁。

    这些是属于运十项目的配套设施。

    运十如果没有人接手,被废弃了没人有意见。

    现在归属404,那东西就是404的。

    “我们这边没有的设备呢?”苏兴国问着郑宇成。

    “5703厂能搬过来的,就从那边搬过来如果不能的,就重新生产。”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将会建设一条远比5703厂更先进的大飞机总装线。如果达成合作协议,这条线将由我们出资,我们双方共同使用。”

    要合作,肯定得给秦飞好处。

    运十生产线搬迁过来,秦飞得到的好处不仅是承担研究项目获得经费跟技术提升,更大的好处是404帮他们建造一条大型飞机的生产线。

    他们在后续研发更大型飞机的时候,这方面的投资就不需要了。

    孙道乾等人一阵眼神交流后,没有直接作出答复,而是请郑宇成等人参观他们的运八生产线。

    “运八的生产车间,就可以组装运十,很多的设备可以共用,把他们的生产线升级到可以组装运十的程度,也不需要太长的时间跟投资……”在前去运八生产车间路上的时候,马凤山跟程不时两人介绍着秦飞生产线的情况。

    这段时间在秦飞,一行人一直都在全面考察秦飞生产线跟运十的差异,分析是否适合生产运十。

    若是不适合,要在秦飞的生产车间组装运十需要增加一些什么设备,投入多少,都是他们必须考察的。

    “那小子不像推出来当挡箭牌的,对于大飞机的认知,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欧阳绍修对着身边的孙道乾说道。

    之前他就觉得利用404的经费来发展他们运八的项目很困难。

    现在已经彻底证实。

    郑宇成不了解情况,马凤山等人不知道404有多少经费。

    为了节约经费,保住项目,都容易被说服。

    谢凯不同,知道404的经费多少,更了解经费投入到某个项目的重要性。

    “这么说来,只能按照他们的要求合作?”孙道乾有些不甘心。

    “只要有经费,开发出那些技术,依然属于咱们单位。军方目前没钱投资,自筹经费很难支撑。”欧阳绍修说道,“他们的生产线建设在我们这里,对双方都有好处,我们的配套厂可以承接一些零部件的制造,设计团队可以挑战更高技术难度……”

    如果合作,秦飞可以得到最大好处。

    只不过,他们想要得到的好处远不止如此。

    秦飞的组装车间,相比沪市的运十组装车间,一点都不觉得小。

    车间跨度超过六十米,整个车间更是长达两百米,同时在里面生产十多架运八,依然还有着很大的空间。

    “这车间,就足以满足运十的组装需求。”马凤山指着空旷的车间说道,“旁边的小型车间,秦飞的地面试验台跟运十不同,我们需要重新安置铁鸟试验台及电网络地面模拟试验平台等,一个车间足以装下所有的试验设备。”

    秦飞的车间环境等,非常符合运十的组装生产。

    这里是国内最大的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军用大飞机生产单位,自然不会差。

    “只要你们同意,我们就开始着手先期的技术资料搬运工作跟生产线改进投入。”郑宇成参观过运十的车间,两相一对比后,觉得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有我们404坑人,绝对没有人能坑我们404。”

章节目录

重生军工子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葫芦村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葫芦村人并收藏重生军工子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