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的先进经验介绍完,后面就是文会所必备的项目,坐而论道。

    但因有这两个“高年级”的师兄在,在场的一众童生都有些放不开手脚。无人敢出来开这个头。

    唐子君正要说话,却是那人抢先开口:“在下以为,君子以品德立世,诸位以为如何?”

    在场的人有的已经在偷笑。这么浅显的道理,还用论?君子不拿品德立世,难道拿棒槌?

    唐子君笑道:“李如风公子说的极是。”

    李如风笑了笑,难得有人搭茬,他也就顺着说下去:“在下又听闻。君子当守礼,这男女授受不亲,诸位以为呢?”

    李如风的话锋转变得有些快,刚才还在说君子的品德问题,现在说及礼法,还提到“男女授受不亲”,这必有下文。连那两个秀才也好奇地看着李如风,揣测他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李如风续道:“若有女落水,君子立于岸,当如何?”

    这下众人终于知道论点是什么了。

    见到女人落到水里。君子应不应该救的问题。

    这是个很深刻的问题。

    其实这问题,在《孟子》中已经论述过,连一代圣人孟子都曾特别作论,探讨了一下嫂子溺水,小叔子该不该救的问题。

    “嫂溺,则援之以手乎?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这是孟子的原话。意思是,你嫂子落水之后,你不救就是豺狼,虽然有男女授受不亲的道理在里面。可施加援手,是因为事急从权。

    但自从程朱理学盛行之后,女子贞节大于一切,对这命题也有了不同的看法,尤其是明朝中叶之后,一些思想家所坚持的却是就算你嫂子落水。也不能救,这才是真正守礼的君子。

    孟子话说得容易,但圣人也没讨论过救完人之后的道德问题,你是把人救上来,人活了,关键是女人的名节当如何?若是你娘、你媳妇、你女儿,那什么都好说,可问题是跟你没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人,只要你跟她有身体上的接触,那以后你们算怎么回事?

    这就好像老娘和媳妇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的问题一样,这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但在这年头,为了彰显礼法,这些问题都要被堂而皇之拿来讨论,并且从大德和小节诸多方面给出结论,防止民间出现相类似的事官府无从判决。

    比如先救媳妇还是老娘,官方的基调就是必须要先救娘,这是孝道,是大节,就连媳妇也要明白孝义才是第一位的,若儿子先救媳妇,就会受到道德的批判,甚至会被革除功名,下狱问罪。

    现在李如风的这个问题,更加偏激,一个不认识的女人落水了,你作为一个君子该如何做?

    虽然这问题基本已有现成的答案,但在场之人,却没一个开口搭话,救也不是,不救也不是,见死不救那不是君子,可你救了,那就要违背社会道德。

    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李如风脸上挂着笑容,如果拿一般的命题来论,在他而言没什么意思。就是这种非常特别的问题,才会产生非同一般的反响,也容易论出一些独特的道理。

    众人不言,李如风看着唐子君道:“唐公子以为呢?”

    唐子君面色稍显尴尬,心里暗骂李如风出难题,现在和和气气搞个文会,大家交流一下学问,你偏要起个这样令人纠结的命题,这不是诚心与人为难吗?

    唐子君迟疑道:“在下以为,还是不救吧。”

    “哦?”李如风略微惊讶,“难道唐公子见死不救?”

    旁边一个姓韩的士子冷声道:“并非见死不救,而是不能因小节失大节也。”

    李如风也微微冷笑:“那在阁下心中,何为小节,何为大节?人命难道在君子品德之下?”

    韩姓士子怒道:“圣人言,当舍生而取义,难道君子品德不在人命之上?”

    在场之人拥戴韩姓士子的不在少数,主要这是朝廷为民间定下的基调。看见嫂子落水怎么办?先去找哥哥啊,哥哥不在去找侄子。侄子也不在?估计等你跑回来,你嫂子也淹死了,没你什么事,可以等着办丧事了。

    现在是看见陌生女子落水,道理也是一样的,先去找她的亲眷。实在找不到,那就找根竹竿去帮忙试试,如果竹竿够不着,你还是在岸边上看着女人淹死才好。不然就算你把人救上来,人家家人也不会感激你,甚至会拿你去送官,或者是被乡民浸猪笼。

    为什么别人不救,偏偏你救?这不是有私情是什么?

    李如风没有去回答韩姓士子的话。反过头问王枫:“王公子以为呢?”

    所有人突然都安静下来,他们都想听听王枫的“高论”。

    王枫如今在海州府士子当中,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他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人拿来作为攻击的借口,照现如今的形势来说,王枫应该什么不说才对,但或者就算什么都不说,别人也会以此来攻讦他,质疑他的人品。

    王枫见到李如风脸上似有似无的笑容,心里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水煮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枫红天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枫红天下并收藏温水煮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