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下旬的一天,食时刚过,一辆辆马车便陆续从江陵、郢县向北驶来,他们的目的地是纪山脚下的冶铜工坊。请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安车在工坊门口停下,铜官扬昔立刻迎了来,今天来的,可都是他真正的顶头司,那便是南郡工曹里的工官、工丞们。



    不过这些穿着官服,头戴冠的工官、工丞都主动让开道路,让一辆速度很慢的老牛车驶在最前头,却见车内坐着一位苍头老丈,安详地坐于车内,他衣袍整齐,手却满是老茧和褶皱。



    “不曾想,竟是陈翁驾到!”



    铜官扬昔感觉十分惊喜,连忙趋行过去,与一众工师、工官一起将老人搀了下来。



    这位老人叫陈壹,乃是南郡资历最老的工师,陈壹年轻时候本是个普通工匠,但因为技艺出众,擅长做木工、石工的活,因此被调到蜀郡,在蜀郡守李冰手下做事。那几年间,他与无数工匠一起,协助李冰治理岷江,建造了“湔堋”(jiānpéng),也是后世的都江堰!



    那座大堰是陈壹一生的骄傲,在他们的思妙想下,桀骜不驯的岷江从大害变成了蜀郡大利,灌溉了沃野千里。自此以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百姓不知饥馑,源源不断的粮食沿着江水送往南郡,再送去原充当秦军军粮。



    在陈壹看来,湔堋已经是人对流水之力运用的极限了,当年大禹治水时总结出经验来:水能疏之,不可堵之。只能哄着水流往人想要的地方走,至于如同驯服牲畜一般驾驭水力,让它帮人干活?简直是痴心妄想!



    于是他拄着鸠杖,笑呵呵地说道:“听闻有个安陆工匠要做不用人力也能自己运转的器械,老朽当了几十年木工、石工,走遍了蜀郡、巴郡、南郡,还去过关,却从未听说过如此神器,岂能不来看看,长长见识?”



    陈壹的这一番话,让一旁的工师、工官们都笑了起来,他们和陈壹一样,根本不相信这世有这种东西,更别说一个来自县乡的小工匠来做了。



    诚然,他们也听说了,那小工匠的确做出了踏碓,如今已经在关和南郡推广开来,其余郡县也在渐渐用踏碓替换人力的杵臼。



    但在众人看来,那不过是运气,只是一个构造简单的小器械,那个工匠以为自己是鲁班再世么?



    一个工师在往里走时捋着胡须道:”我曾闻,公输班用木制成飞鸢,在天飞三日三夜便坠了下来,这安陆匠人也号称能此物可以永远动下去,也真是狂妄,听闻今日便要试行,吾等倒要看看,究竟会怎么收场?“



    铜官扬昔在一旁欲言又止,本想为那个老实巴交,来到工地没有休息过的橼辩解几句,但他也只是看到橼做出了水轮并使之运转,到底能不能带动木碓却尤未可知,所以最终还是闭了嘴,在前引领众人前行。



    他们的目的地是贮矿场旁用来清洗矿石,冲刷泥土的小溪,水宽两丈,因为地势的缘故,较为湍急,一群人正围在溪水边忙碌着。



    “谁是橼?”



    陈壹偏头问扬昔,他无法从一堆满头满脸都是泥巴和水的隶臣分辨出谁才是橼。



    “是那缠黑布腰带,手持木锤,正在亲自安放器械的人。”



    陈壹又眯着老眼辨认了片刻,总算找到了橼,却见他和其余人一样,都穿着褐衣短打,不在岸指点众人动手,而是亲自下场,此刻正光着脚淌在水。



    见此情形,陈壹对橼的恶感减轻了一点,再仔细一瞧那个在水边安装的器械,不由微微一惊。



    首先是一个丈余高的木制支架,深深钉入地表深处,还以石块砌紧,而支架的物件,酷似一个加厚的大车轮,又像是女子织布用的轮纺放大了许多倍,立起来后有一人高。



    那轮装有若干板叶,当大轮被顺利安放到水面后,水边所有人都让开了。



    接下来,在陈壹眼出现了惊人的一幕:没有人力去踩踏拉拽,也没有牲畜转圈,那个巨大的机械仿佛自己有了生命一般,它在溪水冲刷下,开始顺时针旋转,并发出哗哗的声音,转速越来越快,最后和流水之速相同。



    而在众人让开之后,水轮的另一侧也显露无疑:是一根由齿轮带动的转轴,与水轮相连,轴安有四个彼此错开的拨板,水激轮转,也带动拨板转动,每当拨板向下拨弄踏碓杆梢头时,像是一个人在用力向下踩踏般,那置于转轴下的四架踏碓便自己动了起来,一起一落地舂捣石臼里的矿石!



    “成了!”



    橼和那些跟着他伐木制轮,又试验了数日的铜官工匠们欢呼了起来。



    而在对岸看到这一幕的陈壹和众工师、工匠,都目瞪口呆,仿佛水轮带动的木碓向下砸落,击的不是矿石,而是他们的心头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秦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七月新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月新番并收藏秦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