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解释了“他其实很看好托比,所以为了保证试镜的公正,最好回避”之后,二人也就接受了。

    所以,在托比试镜的时候,夏洛特其实正在设法弄到约翰·辛克利的枪……

    而到了正式拍摄的时候,他不发给托比完全版的剧本,则完全是为了拍摄的需要。

    实际上,所有的演员中,除了查理兹这个女主角,就没有几个人手上的剧本是完整的。

    这是因为,《忌日快乐》是一个无限循环模式的故事,女主角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自己死亡当天的经历。

    这种模式下,除了保留了记忆的女主角,其实其他人就是在反复表演相同的内容,只不过因为女主角的反应不同,而相应的有些微妙的区别而已。

    这种表演,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却又简单——

    说复杂,是因为如果其他人演技不够,每次的表情和动作就不能表现出微妙的区别。而太夸张的话,又会让看的人觉得太过火。

    这个度很难拿捏。

    而说简单,则是因为演员们反复在同一套场景中表演,就算他们演技一般,可重复的次数多了,总归能得到一些不错的镜头。

    所以,夏洛特这里干脆取了个巧——他把除了查理兹之外,其他所有演员的剧本都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是不需要知道电影的整体脉络,只要随着女主角的表演,自然微调就可以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演员们迷糊一些反而是好事,那种“你特码在逗我”的懵逼表情,一定程度上反而更符合电影的需求。

    而另一部分,则是真的需要其他演员配合的部分。这部分往往比较靠后,所以夏洛特干脆暂时没有发下去。

    ——毕竟,欣赏演员的懵逼的表情,有时候也是一种乐趣不是?

    而且,这次的剧本,绝对适合分场景拍摄的模式。夏洛特也准备趁机尝试一下。

    在《致命弯道》中,他是完全按照剧本情节拍摄的。这种拍摄方式,在故事较小的电影中是没问题的。

    可一旦大片也用这种模式,那就意味着时间和成本都会大规模攀升了。

    原因很简单——

    如果同一个场景的所有镜头集中在同一时间段内拍摄,而不是按故事情节分开拍摄,就能节省下反复布景的时间和成本。

    更何况,很多拍摄场地的使用,还是需要支付高额的租金的,那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实际上,除了一些意识流导演和新手,大部分电影都是分场景,而不是沿着故事的顺序拍摄的。

    当然,这种拍摄方法,也有相应的难点。

    因为没有走正常的情节流程,演员的感情酝酿要比按剧情拍摄要困难一些。

    毕竟,上一幕可能还在吃饭,一幕就要表演生离死别,酝酿起感情来绝对不容易。

    而同理,导演对情节整体节奏的把握也会困难一些。

    不过,这终归才是主流的拍摄模式,更何况《忌日快乐》的剧本也很适合,所以夏洛特这次也准备提高一下自己。

章节目录

聊斋好莱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魔幻的石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魔幻的石头并收藏聊斋好莱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