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招募一些保安一块不行,还有限制?”张正书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样子。请百度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在他的理念里,招个保安负责安保工作算什么啊,这都能“黑名单”?



    张根富叹了口气说道:“若只是雇几个护院,没人会说甚么。但若是招募百十个武人,那是‘造反’了。算你没有造反的心,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们张家,早被人盯了……”别看张根富平日里“人畜无害”的样子,但其实这是他装的,不装不行啊!



    瞧瞧那白矾楼,背景也不小,朝有人又如何?陷入了政治斗争当,最后还不是东家易主,更名樊楼?



    更别说“大桶张家”并没有什么背景了,那是一只大肥羊啊,看谁来褥羊毛了,甚至宰羊了。



    要知道,“大桶张家”被誉为汴梁城第一首富,不是没有原因的。张正书虽然知道张根富有很多钱,但他其实不知道,钱对于张根富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最厉害的,还是“大桶张家”拥有汴梁城附近数十万顷的田地。



    数十万顷田地意味着什么?



    这么说吧,张根富二十年前是用两三贯钱买入的一亩田地,现在已经猛涨至十一二贯去了,已经翻了三倍多。张正书也没想到,原来宋朝最大的地皮商居然是他那便宜老爹。以国人对土地的BT渴望程度,“大桶张家”好像捧着金子走街过巷的孩童一样,不知道引来了多少人的觊觎目光。



    好在张根富低调,没有事不会轻易到汴梁城来。正因为是低调,所以没有人敢动张家,还以为背后有着大人物。



    然而,这些时日以来,随着张正书在汴梁城“崭露头角”,“大桶张家”的声名已经“鹊起”,不知道多少人盯来了。要是这会张正书还招募武人,岂不是正哪些人的下怀?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张正书也能勉强想得到。



    但是他又没看过张家的账本,根本不知道“大桶张家”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数百万贯的资产,再加数十万顷的田地。这么说吧,这时候的田地分为两等四级,最等的赤淤地每亩十贯至十一二贯五百,第二等的花淤地每亩七贯五百至九贯。算按照平均价格八贯钱来算,张家的资产都算是“富可敌国”了。



    偌大的家业,却没有后台,居然还能平稳过了二三十年,这在历朝历代都是罕见的。



    看看明初的沈万三,清末的胡雪岩,哪一个不是盛极而衰?



    虽然这些都是“后人”,可张根富这个前人却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不张扬,不漏财,不炫富,倒也平安无事。是张正书太过出格,偏生张根富也宠溺他,“大桶张家”的声名才算是进一步传到了某些人耳。“坑爹”都不是一两天了,张正书的高调,让很多人都生了疑心:“这张家小官人,到底有何倚仗?”



    张正书却觉得这事好解决:“要不我去跟官家说一声,奉旨招人不行了?”



    “唉,吾儿想得太过简单了……”



    张根富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跟武人沾边的事,官家岂会轻易松口?算松口了,也难保不会有朝大臣从作梗,非得彻查咱们张家不可。武人的地位,吾儿又不是不知,为何非得招募武人呢?”



    “我这是为国着想啊!”张正书也是一阵无语,“我鼓搞出来的东西,如果被辽国、西夏学去了,那对大宋来说,是一个灾难,你可懂?招募武人来防卫,严禁技术泄露,这本来是应当做的……”



    “即便如此又如何?”张根富又叹了口气说道,“朝大臣,有哪一个在意?咱们张家还是安生一些,做个良民,做个商贾好了,这种事,能免免吧……”



    张正书知道,如果从个人安危来说,这个险确实不值得冒。动辄杀头抄家的事,岂是开玩笑的?



    不过,张正书也有自己的考量。



    “待得日后银行建起来了,护卫是少不得的,到时候这一道坎还是过不去……”张正书早想把银行开遍整个大宋了,而银行少了安保,那打劫银行的事岂不是天天发生?这是不可能的,安保问题可不是小问题,一定要解决了。



    “这……”



    张根富哑口无言了,张正书考虑的确实是实情。“只是官家之前不也说了,让当地禁军、厢军帮忙看守?”



    张正书无奈地看着自己这个便宜老爹,想得不要太简单啊,那些丘八少不得要用手刀枪讨些钱银。这样下去,银行还要不要开了?



    “官家说的,也未必能成。算这官家成了,以后的官家呢?”张正书的这句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他真切地知道正史的赵煦两年后要归西了,台的将是端王赵佶。



    张根富闻言一愣,然后不得不承认,张正书的这个想法是对的。



    “罢了,这事跟官家当面说清楚才好,不然这银行弄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宋好官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飘依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飘依雨并收藏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