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正的从犯,当时虽然也参与了斗殴,但他真的没有将人打死。若是此刻认了罪,他的秀才功名可能就会被革除。

    只是感觉着自己背臀火辣辣的针刺般的疼痛,他知道若是自己不画押,这狗官真有能将他活活打死。

    形势比人强,好汉不吃眼前亏,眼下也只能先认了罪,之后等自己的父亲到了再好好的整治这狗官一番。

    所以,最终陆建安也是乖乖的在供词上签字画押。

    王本清当堂就做出宣判:“……案犯陶亚平,殴人致死,问罪当斩;案犯陶新、王晨、毛六、陆建安、陆辉做为从犯,判入监5年。”

    这个判决一出来,那些旁观的民众都是自发的发出震耳的欢呼声,有人更是高喊“青天”,跟着很多人也都高喊“王青天”。

    而王本清听到民众“青天”的欢呼声,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来。更主要的是,将这案子办下来后,就等于坐实了两年前陶同知和陆通判徇私枉法,包庇自家儿子和家仆草菅人命的事实。

    有了这把柄,他这个七品县令就要做个过河卒子,接着便要快马弹劾陶同知和陆通判了。这两个人一去,他的同门师兄邱知府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知府,而他这个大功臣自然是少不了好处的。不说一步登天,但升任大一点的官职是完全可以的。

    因此故,王本清在退堂之后,只是找来陈丰匆匆交待了几句后,就马上叫来高正雄,让他带上几人,快马将自己早已写好的弹劾陶同知的本子送去京城的御史台。

    这边高正雄带着几人刚刚接令骑马朝京城而去不久,陶同知和陆通判就带着大票人马杀到了。

    他们这次将府上的家丁、还有府衙的差役、甚至民壮齐齐拉来了差不多六百多人,最前面有百来骑,身后跟着五百多人,人人手持刀枪棍棒,杀气腾腾。

    “让王本清出来!”

    陶同知五十多岁年纪,身子骨还算硬朗,这一路心急自家小儿子的性命,硬撑着骑着马赶过来,这好久没骑马,又加上一路颠簸,这身子骨都快散架了。

    风尘仆仆的一路来到原平县县衙大门前,他自然是脸色难看非常,第一个朝着县衙大门两旁的衙役大声喊叫。

    那两个衙役一看,顿时吓得掉头就往县衙里跑去了。陶同知、陆通判都是穿着官服过来的,而且还带着这么多人,一个不好就会被他们将气撒在自己身上。

    因此两个人很机智的掉头就往县衙里跑,边跑还边喊:“陶同知、陆通判带人过来了。”

    这一下子县衙大院就全给惊动了。

    陶同知和陆通判两人见此情形,对视了一眼后,前者便朝着县衙大门一指道:“给我冲进去。”

    于是,六百多人便都冲进了县衙大院。县衙里的那些衙役一见之下都做鸟兽散。

    而此时陈丰就跟王本清在后衙。陈丰本人倒是想要早点回家去的,但王本清却是死活拉住了他,让他留在县衙跟他一同面对陶同知和陆通判两位上官的到来。

    这点王本清倒是很坦诚,向陈丰诉苦,并请求到时候让陈丰出面处理这件事。只要顶住了这次,等他弹劾的本子到了御史台,陶同知、陆通判两人也必将倒台。

    只是这需要时间,怎么也得十天半月的才行。

    陈丰也知道若是自己不站出来处理这件事,仅凭王本清这个县令是完全顶不住陶同知和陆通判的。

    为了正能量,陈丰也只能帮了。不然,陶同知和陆通判这两个家伙就能马上将自家儿子一干人犯全部带走,拿他就白忙活了一场。

    因此,等到王青书急急忙忙的跑进来报告说,陶同知和陆通判他们一行人带着好几百人杀气腾腾的闯入县衙大院之后,王本清吓得面色一白,但陈丰却是非常的淡定,站起身道:“王叔,你暂时就先不用出去了。我去应付。”

    说完之后,陈丰就马上转身朝着前衙快步而去。

    县衙大院这边,陶同知和陆通判已经带人闯入了承发房,逼迫王全说出了陶新等人已经招供的事情,如今都被关押在牢狱里。

    县里的牢狱就靠着县府大院。于是,两人听了这个消息之后,便又马上带着众人要去牢狱里救人。

    也就在这时候,陈丰出现了,凌波微步一个闪身就拦在了这些人面前。

    陈丰担心的就是这些人过来“劫狱”,见他们气势汹汹朝牢狱那边走,自然是马上挡在了他们面前。

    “你们擅闯县衙,已经犯了大罪,若是再敢劫狱,那就如同谋反。你们可要想清楚了。”

    那些人听陈丰这么掷地有声的一说,都是齐齐一怔,不少人都是心生犹豫。虽说他们这边有陶同知和陆通判,但劫狱就是劫狱。他们两个官是大,但如此做确实是违反了朝廷律令的。到时候朝廷追究起来,他们两个官可能没事,但他们这些小兵小卒的就可能成了替罪羔羊了。

    他们也不傻。于是,一个个都停下了脚步。

    陶同知见此不由双目喷火的直视陈丰,怒声道:“你是不是就是那个黄口小儿陈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历史正能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乐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乐宆并收藏历史正能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