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梁薪自扬州抄家得来的银子,赵佶的邀月楼终于开始修了。延福宫旁边工部划掉一大片土地,然后召集工匠开始动土奠基。

    邀月楼这么一动工,汴京城同时有不少人那根敏感的神经也开始动了起来。此事的起因还得从通奉大夫、监察御史正逾说起。

    正逾今年已经五十有三,在朝堂之算得上是老资格的臣子。他的官位也十分奇特,通奉大夫是个散官名,意思就是这是个荣誉性的虚名,并无任何实权。但却是个货真价实的从三品官职。但是正逾真正有职务有工作内容的官位是监察御史,这是个实职没错,但却只是一个正七品的官。

    之所以会如此,这一切都是正逾的性格所然。正逾早年间曾经是掌管太学的斋长,后来还做过御史台。只是因为他为人性情耿直,刚正不阿,遇到什么事他都会仗义执言。蔡京、王黼、高俅、梁师成、杨戬等人全都被他弹劾过。包括赵佶本人,正逾也没少指责他耽于逸乐,不勤政务。喜好花石,玩物丧志等等。

    如此人物自然是很多人的眼钉肉刺,欲要处之而后快的人不知凡几。但是也因为正逾一身浩然正气,深得天下士子的爱戴和追捧,故而朝廷也没有人胆敢对正逾下手。只是大家齐心合力架空正逾,这才逐渐将他贬到了监察御史这个位置上。

    听闻赵佶要盖一座三十三层高的奇楼,正逾二话不说就跑到了宣德门跪着,面前用石头压着一张纸,纸上写着:“剥民膏脂作台堤,作起台堤日已西。纣王前车鉴仍在,吾皇今朝莫复行。”

    这四句诗可谓句句诛心,正逾以殷纣王劳民伤财筑造鹿台最终导致商朝灭亡为例,劝说赵佶殷纣王的前车之鉴还在,希望赵佶不要去步殷纣王的后尘。

    话是好意,但未免说的太过于直接。相信只要是君王,就没有会喜欢有人拿自己跟亡-国之君相提并论的。况且这两天赵佶还处于紫霞投井的丧女之痛,得知此事后他第一个反应就是命杨戬传旨把正逾这老匹夫给杀了。

    幸好杨戬也不是没有头脑之人,一番奉劝陈诉利弊之后,赵佶这才打消了要杀正逾的念头。不过赵佶心一口恶气难消,直接有下令将正逾拖出宫门外杖责三十。

    正逾年纪老迈,三十杖下去直接要了他的半条命,于是他再也没有精神去宣德门外跪着劝谏赵佶了。不过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汴京城,汴京城的士子顿时义愤填膺。由太学的士子牵头,上千名士子跑到了宣德门外跪着,每个人手都举着正逾那首诗。并且每隔半个时辰,士子们就会大声念一遍那首诗。

    这一下事情就闹大发了,要知道北宋的施政方针乃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里的士大夫指两类人。一是人、二是士族。如今士子们集体抗议,赵佶拿这些士子没办法。他还不敢把这些士子给冷着饿着了,不时宫里还会派人给他们供应热茶和食物。

    这些士子也是白眼狼,那茶他们喝,饭菜他们也照吃不误。不过喝完吃饱之后他们仍旧是跪在那里高举正逾的那首诗。而更加糟糕的一个情况是跪在宣德门外的士子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千余人到后面来竟然已经有了近两千人。

    赵佶坐不住了,立刻宣蔡京进宫准备与他商议此事该当如何处理。谁知蔡京这次是真的病了,风寒入体寝食难安,一时间连床都下不了又如何进宫。无奈之下赵佶又想到了梁薪,于是立刻宣梁薪入宫见驾。

    梁薪自然不可能也跟着生病,接到皇上召见只能硬着头皮进入皇宫。说实话梁薪对进宫讨论如何应对此次事件十分抗拒。因为本来这次士子们的热议之就有把梁薪牵扯在其。在有心人的引导下,梁薪变成了蒙蔽圣听,助纣为虐的大奸臣。

    不少言论都提及皇上之所以会起心修建邀月楼,归根究底全是因为梁薪四处迫害良臣,每次都是将人抄家罚没,以致皇上有了修建邀月楼的底气。关于这样的言论梁薪听了也不觉得意外,只是心那股淡淡的被冤枉的感觉还是让他十分不爽。

    为了不和这些士子起正面冲突,梁薪从左掖门穿进去,然后经过崇院直接从大庆门走进德殿见赵佶。

    眼见前来跪谏的士子越来越多,赵佶心急如焚。得杨戬通知梁薪来了,赵佶赶紧让杨戬带梁薪进殿内。

    见到赵佶梁薪准备行礼,赵佶直接摆摆手道:“好了好了,先免礼吧。宣德门外的事朕相信梁薪你已经知道了,现在朕不跟你绕圈子,直接问你可能解决的良策?”

    这样的问题梁薪自然一早就猜到赵佶会问,他进宫之前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所以赵佶问起梁薪直接说道:“回皇上,对于眼前的情况臣有三个应对之法。只是臣拿捏不准该使用哪个方法,还请皇上圣明独断。”

    “三个应对之法?”赵佶一听顿时松了口气,神情顿时振奋了一下道:“梁薪你快说是哪三个应对之法,朕帮你参谋参谋。”

    梁薪点点头道:“首先臣想问皇上,邀月楼……是否非修不可?”

    梁薪先问出这个问题其实是因为他也不是很想赵佶耗费钱财修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极品大太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今晚又打老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今晚又打老虎并收藏极品大太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