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就察觉出了他的不快,求官,所谓“求”,应该是主动权在决定者手里,如今却让人感觉石斌这求官的人是来“要官”。

    “宰辅大人,下官明白如此一再冒昧实属不敬,但下官却必须如此。若您不想安排我这潭州通判之职,下官立刻回湘潭绝不拖沓。但若只是迟疑未决就请您速做决断,下官亦需快回湘潭。”石斌施礼说道。

    这么个态度让郑清之既愤怒又意外,要官就算了还要催官。当了这么多年的官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奇葩,他无法理解孟珙和贾似道如何能容忍石斌这样的下属。

    上官就是高高在上的官,不论如何下属都不应该如此对待他们。

    本来郑清之的确是打算观察石斌一番,如今看来连观察都可以省了,就他这个做事方法让郑清之感到还算放心。这么一个不是一味谄媚的下属定然还是有些原则,是能担大任的。

    同时又让郑清之感到不放心,因为王驿的报告上写道:湘潭县人口过八万,四万为新投之难民。每日来投不断,粥铺不绝。

    由此可知,这石斌很会笼络人心,若有不臣之心则是大祸患。

    在石斌看来,从湘潭城出来了二十余天,前前后后在这临安城内折腾了十来天却仍旧没一个结果,已经是非常让人愤怒,故而干脆来了个“催官”。

    “石县令,你就真的如此执着于那潭州通判?”郑清之很严肃的问道。

    石斌心机不深,不懂郑清之此问何意,只想郑清之怎么问这废话。很不耐烦的答道:“宰辅大人,我已经说过很多遍了,下官肯定要那通判之位,至于您有什么条件说出来就是。”

    “你难道就不知道我不能给你这职位?”郑清之很疑惑的问道。

    这一问算是把石斌给点醒了,两日前他只表了态外加说了郑清之几句好话而已,并未和郑清之谈什么。从头至尾郑清之一句关于对潭州通判的要求都没说过,只说他条件不够而已。

    果然是老油条,至今石斌都不知道要怎么才能得到这通判之位,只是他一个人在说而已。

    “石县令,你的确不适合这职位。第一,你升职太快,易招人非议;第二,你原为武将,虽然治理区区小县成功却未必能治理州郡;第三,你乃贾似道贾总领的女婿,若也在荆湖路任职实在不合适;第四,通判之职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你并无此经验。”郑清之振振有词的说道。

    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话,这情况石斌早已料到,但他却不能将郑清之与贾似道的派系之争挑明,憋得实在是不快。

    “宰辅大人,下面的话也许有些冒犯,但下官不得不说了。我一个武官原无治理县城之经验,却能让湘潭在一年之内有此转变,难道就不值得您考虑?也许作为贾总领的女婿与吕文德交好让您忌讳,但应该不至于此吧。或许您并不知道孟都统与贾总领合谏抗元是我促成的。”石斌有些骄傲的说道。

    这些郑清之当然早就知道,但石斌拿这功勋出来压人却让他有些不好推脱,因为这是处理关系,不是逞匹夫之勇。能处理好关系的人就有政治智慧,办事就沉稳。

    “若是大人一再要强调我升职太快,我也只能承认。若我得了这通判之位,我会的做就是尽量保证我岳父保持克制和您不起冲突,一致为保卫大宋而出力,且让潭州情况更好,希望您能明白。”石斌低着头平静但带着一些感**彩的说道。

    久在官场的人一听便知石斌这话只说了一半,后半句便是“若我没得这通判之位,我会做的就是挑起我岳父和您的冲突,会拆您台。”

    郑清之沉默了,的确,他石斌本就是一武将,新纳的小妾还是一个女匪首,故定然和潭州土匪多有勾结,若他想大闹天宫真还没人能管得了他,只要他保证湘潭境内安宁就没事。

    说不定到头来还会要他去剿匪,他又会因此擢升,正大光明的升为潭州通判,而因为境内出事那潭州的知州、通判都得下台。

    万万没想到石斌居然有胆量如此和他谈条件,郑清之这次是真的动摇了,似乎石斌就是大奸大恶之徒也得给了他这潭州通判。

    但身为堂堂大宋宰辅被区区一个县令胁迫,让郑清之实在有些咽不下这口气。

    “你认为本官是否该信你的话?”郑清之怒喝道。

    “您当然该信,如今抗元为第一要务,您让庸官掌权就是渎职。即使我是贾大人一党但我全力抗元,而且还光复过一座县城。如此关键时刻相信您肯定会做出正确的判断。”石斌很坚定的说道。

    这不由得让郑清之对石斌高看了一眼,虽说有自吹自擂之嫌,但他第一次看求官求得这么理直气壮的。

    此时郑清之当然是不会给石斌一个准确的答复,他也要脸面,若此时答复了则会脸面尽失。所以即使给石斌这个官位也得是他下次来求的结果。

    说得兴起,完全忘了观察郑清之脸色的变化,石斌又说道:“大人,虽说我是贾大人的女婿,但我只是他的女婿,不是他的走狗。谁为国为民,支持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秣马南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湖樵散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湖樵散人并收藏秣马南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