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刘欣拉下皇位。

    刘欣看到冯异不为所动的表情,叹了一口气,对着李忠问道:“你有何事要奏?”

    李忠回道:“启禀陛下,臣虽然远在茺州宛州郡为官,但是臣也听闻过青州之事。根据臣得到的消息,青州有一处目无王法的流寇。这伙流寇势力庞大,弟子遍布九州,手段残忍,专行坑害百姓之事。致使许多百姓饱受苦难。

    他们还仗着武艺高超,经常暗中刺杀地方官吏,给朝廷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在我宛州郡,也有这伙流寇的踪迹。

    并且,青州有许多百姓因为受到这伙流寇打击,从而跋山涉水来到我宛州郡,期望臣能够给他们庇佑。根据臣的探查,在我宛州周边地界,这伙流寇行事更是猖獗。因此臣奏请陛下,降下圣旨,速速派人缉拿流寇,斩灭祸根。”

    “流寇?”

    刘欣愣了愣,一时之间反应不过来,不知道李忠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略微想了一下,问道:“李忠,这伙流寇是什么来历?你详细说说。若是此事为真,朕必要降旨,令禁军将此伙流寇一网打尽。”

    李忠得意一笑,带着挑衅的神色看了王莽一眼,眼中抹过一缕狠辣之意。

    王莽听到李忠的奏言后,也同样愣了一下。

    但随后立马反应了过来,眉头紧皱,一缕怒意涌现。

    李忠对着刘欣道:“回陛下,那伙流寇纵横九州多年,所过之处,百姓和官吏皆都闻风丧胆,颇有种谁与争锋之势,猖獗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当年卫家也大规模派遣了数万将士围剿这伙流寇,但最终还是功亏一篑,未能彻底剿灭。

    根据臣得到的线报,这伙流寇的大当家名叫上官弘。在这伙流寇当中,有两组人马杀戮颇多,最为凶狠。这两组人马代号分别是“清风”和“明月”。他们擅长刺杀,精通下毒,让人防不胜防。

    这伙流寇不分青红皂白,凡是惹到了他们,都要被他们以连坐罪刑击杀。根据臣的统计,在这一二年间,他们所杀之人不下于七八百,其中还有一些人被他们灭族。这些被杀之人,虽然有一些人目无王法,但大多数人都是无辜。

    在这伙流寇当中,有一个人最为耀眼,号称“一剑封喉”。此人乃是王莽王大人之嫂,名叫上官凝萱。此女每次现身,都要掀起一番腥风血雨。

    比如说姬家少爷姬云,他素来行侠仗义,颇具正义。但是,不知怎么的,他似乎惹怒到了上官凝萱。从而使得上官凝萱三番五次追杀他。就前几日,姬云就差点命丧此女之毒手。

    臣恳请陛下速速发诏,全力缉拿上官家余孽,扫清流寇,替百姓分忧。同时,王莽和这伙流寇有一些关系,说不定王大人就知道他们具体藏身地点,因此臣希望陛下能够让王大人亲自督办此事。”

    “这....”

    刘欣一听上官家名头,他差点跳脚破骂李忠给自己出难题。

    在他看来,若是让王莽督办缉拿上官家的人,那岂不是要了王莽的老命?

    李忠看到刘欣露出疑难之色,冷冷一笑,再次开口道:“陛下,此事万万大意不得,必须要趁早将他们除之,否则必生大祸。”

    卫宫寒听了许久,觉得这事倒是有些意思,于是也开口道:“陛下,李知府所说之事的确不可小视。那上官家素来目无王法,嚣张跋扈,是要尽早将他们除去才是。如若不然,他们定要乱我大汉根基。”

    霍江海看到有便宜可占,也乐得落井下石,于是同样上言道:“陛下,臣也附议此提议。这伙流寇的确是嚣张,杀人如麻。若是不将他们铲除,的确不妥。”

    说完,他对着自己一派的官员们轻轻咳嗽了几声,示意他们赶紧开口说话。

    霎时之间,满朝文武都开始指责上官家,要让王莽亲自督办此事,抓拿上官家高手,铲除祸根。

    李忠对着王莽道:“王大人,下官听说你堪称当世圣人,怀有大仁大义,眷顾苍生,想来你应该不会拒绝此事吧?

    当然,那个上官凝萱虽然是你之兄嫂,但我相信,你和她肯定没有瓜葛,你是清白的。然而,我相信你是清白的没用,必须要让天下人相信才行。现在唯有你亲手将他们一一抓拿归案,才可证明大人您的清白。”

    王莽深深看了李忠一眼,不好开口接话,在心里默默盘算了起来。

    刘欣看到满朝文武都来针对这事,他也不好再保持沉默,于是对着王莽问道:“王大人,不知你可否愿意查办此事,替百姓分忧?若是你不愿意,朕可派他人督办。”

    王莽思虑许久过后,然后忽然仰天大笑起来,双目寒光四射。

    随后,他抽出腰间宝剑,遥指李忠,冷冷道:“好好好,李忠,你倒是好本事,竟敢给我来这一手。不过你以为这样,就能迫使我退缩么?贾家我要灭,姬家我同样也要灭,天下之格局,我更要重新梳理。”

    李忠面色不变,淡淡道:“王大人,咱们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本官也是为了百姓考虑,并没有任何私心,你不要胡乱猜疑。贾家犯了事,你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王莽传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醉品红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醉品红楼并收藏王莽传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