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卒从军,在军队里摸爬滚打十多年后,也能成为名将。但绝对不会有人读了一部书之后,就成为名士的,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成就,需要的底蕴也不同。

    可孟轲不一样,按照正常的轨迹,他是一个学派的集大成者,儒门亚圣。

    名士,顶级名士,根本就无法靠着一点自悟而一飞冲天。学识,家学,游历,眼光这些外部长期以往的刺激之后,才会有可能达到那一步。

    孟轲的教育,边子白在内心犹豫不决,是以儒学为主,还是博取众长。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前者专精,但总的来说不会脱离儒学的框架;后者就很不好说了,可能最终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出现新的学派,当然更多的是偏离。偏离到一个边子白也无法预料的道路上去。

    孟母叹气道:“孟轲这孩子,从小顽劣,是该让他承担责任的时候了。只是不知?”

    说完,孟母期许的看向了边子白。

    作为聪明人,有时候边子白也很烦恼,他为什么就一点就透呢?

    沉吟了一会儿,他开口道:“你是担忧弘大夫会看不上孟轲?”

    “正是。”孟母做出的这个决定不仅让边子白吃惊,连路缦都有种负罪感,仿佛她也是陷害熊孩子孟轲的罪魁祸首之一。哪里有小孩子玩闹就当真的?这对童子来说,也太残忍了一些。

    “是否过于草率?”

    边子白问道。

    第246章 孟母的坚持-->>(第1/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边子白问道。

    孟母不为所动,反而长叹了一口气,眼神有些迷离的仿佛陷入了很久之前的回忆之中:“记得那时候从孟轲的父亲守孝的地方搬出来,来到了镇子上,有一天我无意之中说过几天吃肉。孟轲记住了,之后的几天他一直等着吃肉。可是家里所有的钱就只能吃一顿肉,而且……”

    边子白懂了,为什么孟子最终会成为儒门亚圣了,这条路其实并不是他选的,而是他母亲的为人做事决定了他不得不这么选。

    孟母沉声道:“就算是变卖最后的家当,我也完成了我曾经的承诺,我希望他也一样。”

    “可是他才五岁?”边子白忍不住替孟轲惋惜,这孩子要是以后傻了,肯定不是他的错。

    孟母突然变得激动起来,开口道:“孟孙氏失去封地,小轲也失去了父亲,我一个妇道人家,恐怕也无法一直庇护他,如果他自己还无法警醒,此生必定碌碌无为。五岁的时候背负重任,一生谨慎前行,总有一天会有所成就的;总好过五十岁的时候碌碌无为,空叹人生匆匆。”

    “好吧,我去问问。”

    毕竟是人家的儿子,孟轲就算是自己的弟子,恐怕婚姻大事也要父母决定。就算是他有资格干涉,从内心上来说,他也不愿意这么做。

    孟母跪倒在边子白面前,一个劲的道谢。甚至想要说出一些承诺的话来,但是被边子白拒绝了。

    回到前厅,边子白面对弘考,有点哑然,真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给人当红娘,他一点经验都没有。更不要说当事人年纪才只有五岁。支吾了一阵,才勉为其难的问了一句:“不知令爱芳龄?”

    “六岁。”

    果然,边子白心说,五六的小孩子都没有当真的事,竟然被大人当真了,何其可悲也。

    “可有婚配?”边子白硬着头皮继续问。

    王诩傻呼呼地盯着边子白看,他很想摸一摸边子白的额头,这小子不会发烧了吧?问的问题似乎想要攀亲戚啊!

    弘考苦笑道:“没有。”他要不是被老朋友六岁的儿子怼了回来,也不会知道自己家的宝贝女儿天天和五岁的孟轲玩‘入洞房’的游戏。

    王诩忍不住插口道:“边子白你不会准备给孟轲议亲吧?”

    边子白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只能期待弘考打破僵局,可对方突然一下子矜持起来了,让他躲不过去只能开口直白道:“不止弘大夫对小徒有何感观?”

    “很机灵的小伙子。”弘考来估计就是带着目的而来,他或许更怕的是边子白拒绝。

    可有一件事情他必须要问,孟轲的前途问题:“内史令,有件事弘某不吐不快。”

    “但说无妨。”

    “这个传言说内史会在夏收之后出任上军副将,不知传言是否真实?”

    “确有此事,不是夏收之后,而是前日边某已经被任命上军副将,兼内史令一职务,如果边关有战事,内史令之职会由子南丑暂代。”

    “下官唐突,如果内史大人出征,小轲的学业恐怕要荒废了。”

    王诩在边上听地有种翻白眼的难受劲,明明是直来直去的事,非要拐弯抹角的说,这不是故意讨人嫌吗?直说不就完了嘛,就直接了当问,要是一不留神死了,孟轲是否有人管?这么说难不成害怕边子白吃了他?

    王诩是不怕边子白,反倒是面对脾气暴躁的老头子,边子白反而是心惊胆战的,深怕老爷子一个暴怒之下,动起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战国之菜鸡联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水鬼游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水鬼游魂并收藏战国之菜鸡联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