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刘金山不禁心头猛的一热,作为李中易的老部下,他自然知道,李中易对于看重的人,有着各种不同路数的小动作。

    明面上的小动作,看起来极其不文雅,实际上,骨子里透出来的却是格外的亲热气息。

    如果说,李中易从某天开始,既不拍刘金山的肩,也不和他开一开荤笑话,那么,就意味着,他刘金山从此失去了主上的信任。

    “光清兄,看见没有,那就是新铸出来的火炮,嘿嘿,威力惊人,轰开城门,比喝杯热茶还要轻而易举。”李中易开着不正经的貌似狂傲的玩笑,刘金山却频频点头,关于火炮的故事,李中易已经给他介绍过许多了。

    只是,刘金山尚未见识过,火炮真正轰击威力,心里多好有些不摸底。

    李中易明明看出来了刘金山的迟疑,却故意没吱声,等两人并肩走到炮台上时,李中易随口下领炮营的官兵们,让他们演示一番。

    “轰”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铁丸轰然出膛,将用作练习的一堵厚墙,轰塌了一大块。

    “滋”刘金山不由得倒吸了口凉气,脱口而出,“我的小乖乖”

    四周的炮营军汉们,一个个憋着笑,想笑却又不敢笑,实在是难受之极

    李中易翘起嘴角,得意的一笑说“光清兄,此物可能轰破开封城门”

    刘金山心头猛的一凛,主上他老人家,果然是志在天下啊

    “区区开封城门,岂能当此神物一击”刘金山不愧是读书人,出口可以成章,文诌诌的气派,和粗鄙不堪的军汉们,有着迥然不同的风范。

    闻弦歌而知雅意,想啥却不说啥,这些词汇说的都是,酸文人们的穷讲究

    李中易哈哈一笑,再次拍了拍刘金山的肩膀,温和的说“光清兄,真乃大才也”

    刘金山暗出了一身冷汗,听了李中易的夸赞,他不由长长的松了口气,最艰难的这一关,总算是考验过去了。

    方才,李中易故意说的含糊不清,刘金山却打得没有半点含糊,清楚明白的表明了,他誓死追随主上,夺取天下的决心。

    人,是社会型动物。

    社会型动物,有个鲜明的特征,屁股决定脑袋

    在李中易的眼里,人人皆可用,前提却是忠诚与否

    电视剧走向共和里边,李鸿章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老子就是要用人唯私

    老话说的好,举贤不避亲,这个亲字,并仅仅指的是家族亲戚,还兼有亲朋好友的内涵。

    李中易随着地位的提升,对用人唯私,有着和李鸿章并不完全相同的理解。

    李鸿章只重视安徽人,重用的也都是安徽人,比如说,水师提督丁汝昌,他本是太平军的降将,却获得了李鸿章的信任。

    为了控制住水师大权,李鸿章居然让完全不通水战的丁汝昌,出任北洋水师提督,这就是超越了识人之明的界限了。

    和李鸿章不同,李中易的手下的将领之中,有河池的资格最老的一拨旧部,也有党项贵族投诚效力的,还有开封禁军中提拔起来的重将,可谓是用人不分地域,只要你有才,李中易加上制约措施后,就敢放心大胆的任用。

    用人不疑,其实是个伪命题

    很多时候,你想办件大事,连亲爹都不见得乐意借钱给你去折腾,更何况是一般的所谓的朋友呢

    李中易的用人逻辑是,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在权力制衡的前提下,能够德才兼备固然好,有德无才之人,也照样提拔重用。

    在德和才之间,李中易更愿意使用有才无德之人,而不是只会开地图炮的所谓有德之士。

    历史上的例子,也充分证明了,李中易的观念,具有实际操作性。

    三国时期,曹阿瞒就是在德和才之间,选择了唯才是举。结果,魏国的实力,在曹阿瞒的统治时期,国力蒸蒸日上。

    与之相反,魏文帝曹丕,接受了陈群所谓唯德是举的“九品中正制”之后,同时奠定了士族豪门垄断权势,颠覆曹家江山的根基。

    万世师表的孔圣人,也会因为私人恩怨,而故意杀死仇人,更何况是吃着五谷杂粮的普通草民呢

    开封城,赵家。

    杜老太君长长的叹了口气,再次开始数落赵匡胤,“三郎都这么久没归家了,你这个当二兄的,究竟努力去找了么”

    赵匡胤一阵苦笑,三郎自从北上之后,就再也没有了消息,他都快急疯了,却又不敢声张。

    毕竟,勾结北虏的罪名,在这个朝局动荡的节骨眼上,足以要了整个赵家老小的性命。

    “母亲大人,孩儿不敢辩驳,只是,孩儿敢对天发誓,已经尽力了。”赵匡胤指天誓日,赌咒说狠话,终于让杜老太君的怒火,稍微小了一些。

    “唉,三郎这个混蛋,他打小就心思灵活,总想着钻空子,唉”杜老太君的心头,浮上了一丝不祥的预感,但她又不敢相信,她的三郎会有任何意外。

    “唉,三郎的事,且先放在一边,你亲妹妹岁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逍遥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大司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司空并收藏逍遥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