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拱手道:“君上,臣弟愿往会稽,说服越王无疆。”

    “君上,臣愿往会稽!一定劝说越军退兵。”苏贺也说道。

    闻言,宋君偃摇了摇头,说道:“子干、苏卿,你们都是寡人的肱骨之臣,心腹之人,绝对不可以以身犯险!此番出使会稽,万分凶险。越王无疆这个人寡人很了解,这是一个喜怒无常,做事往往不计后果,只是顺着自己的心意去做的人。”

    “而且越国不服王化,不遵《周礼》,不知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礼节。我们宋国跟越国有着血海深仇,不可不防,寡人怕的是越王无疆盛怒之下,就把我们的使者下油锅,或者五马分尸了!这不是不可能的,毕竟无疆本身就是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啊。”

    宋君偃有这种顾虑也不是杞人忧天的。

    越国虽然是诸夏之一,跟秦、楚等国一般都是周天子分封的贵族,但是毕竟不一样。

    越国立国的时间比其他国家还要久远,据说已经立国一千多年了,只是久居蛮夷之地,没有感化越人,反倒被桀骜不驯的越人给感化了。

    秦国地处西北之边陲,常年跟戎狄、羌族、鬼方等异族混居在一起,但是其文化和本性没变,在秦国雄起的时候也时常学习中原的文化礼仪,直到秦惠文王龙门相王之后,大家也认同了秦国是华夏的一员,不再鄙秦了。

    而楚国的文化自成体系,源远流长,有着不少的贤才都是出自楚地的,所以大家也不认为楚国是异族,这个也算是华夏的一员。

    天下列国,不被中原国家承认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鲜虞人立国的中山国,一个则是地处东南的越国。

    中山国暂且不说,但是越国就让人觉得很古怪了。

    暴戾、凶悍、野蛮……这些象征着异族的代名词都套用到越人的身上了,可想而知越国人在天下人的心目中是一副什么德性了,几乎跟异族没什么两样。

    越国,国君为姒姓。姒为尧帝赐于大禹王的氏。

    咳咳,越国王室是根正苗红的贵族,大禹的后裔!

    越国在夏商周分别被称为瓯越、沤越、欧越,此类记载见于《逸周书》等记载。

    沤越:《逸周书》作“越沤”。“夏为瓯、殷为沤、周为欧”。

    夏时从瓦,可见他们已开始制作陶器;商时从水,标志着他们居于“歧海”边缘;周时从欠,曾有越王次子欧余山封地。

    在早期,《商书·伊尹朝献》记载:“伊殷受命,于是为四方令曰:“臣请正东,符娄、仇州、伊虑、沤深、十蛮、越沤,剪发文身,请令以鱼皮之鞞,乌鲗之酱,鲛鼥利剑为献。”

    越侯传国三十馀叶,历殷至周敬王时,有越侯夫谭,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称王,春秋贬为子,号为于越。

    上古、古代也长江中下游流域称扬越。

    上古,自江以南则曰越。也就是说古代的越人先秦的越人不等同于南方畲瑶壮侗等民族,也不等同于东南亚越南人等。越跟齐、楚、燕、晋、秦一样,都是诸夏之一,非民族概念。越人是上古一万年前生活在长江以南的华夏稻作先民。

    越国在先秦对日本、越南有一定的影响,在文化甚至血统方面。

    约公元前21世纪,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舜将首领之位禅让给禹。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会稽山朝见四方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后就葬在这里。

    大禹死后,其子夏启破坏”禅让制“,建立夏朝,传至帝少康时,为延续禹王陵的守护与祭祀工作,便封其庶子无余于会稽,号曰“禹越”。

    不管怎么说,越国也是华夏大家庭的一分子,与秦、宋、楚、齐、燕一般都是诸夏之一。所谓华夏,华为大,夏为族,亦可化胡为夏!

    正是因为古代中国的这种传统的思想,化胡为夏,有容乃大的思想,在四千多年的风风雨雨里,汉人才能历经五胡乱华、崖山之役[宋亡]、满清入关[明亡]之后,也没有彻底灭绝汉人的思想,代代相传。

    简而言之,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张烈笑着道:“君上,既然如此,臣保举一人,可为出使越国的最佳人选。”

    哦,张烈是很少举荐贤才,这么一说,宋君偃倒是兴致勃**来,问道:“你想保举谁?”

    “洛邑人,苏秦。”

    回复书友建忠靖国:暂时跟楚国盟好。当宋国把周围的齐、楚、魏、越、赵五国全部得罪一个遍的时候,就是宋国成为霸主国的时候,不过到时候会被合纵,会被群殴!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桀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并收藏桀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