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对兰陵城的进攻。

    别看兰陵城内只有千余守军,但这些守军好歹是衣甲齐全的齐国正军,再加上又得到了兰陵城内各家族的帮助,以至于徐梁付出了整整三千余人的伤亡,这才在次日黄昏前打下了兰陵。

    总共就六千人,一场仗就打没了三千人,倘若这些牺牲者都是宋人,恐怕戴不胜已经急地顿足捶胸了,但这会儿,戴不胜却一点也不心疼,反正死的这些人,要么是齐人要么是楚人,又不是他宋国人。

    至于协从兵的数量,只要拿下兰陵后故技重施,他完全可以再凑两三千人出来。

    六月十九日,就在戴璟、萧戗二人率领增援军队抵达逼阳的同日,戴不胜以他麾下宋军毫发无损的成绩拿下了兰陵,至于协从军的伤亡,他丝毫不放在心上。

    兰陵陷落之后,城内的齐国贵族纷纷逃亡,但也有些人不舍得放弃家业,满心惶恐、面色惨白地来到戴不胜面前,表示愿意投降宋国,恳求戴不胜宽恕他们,莫要屠戳其族人。

    在这种情况下,戴不胜故技重施,照搬他在郯城时的那一套,要求这些家族想办法凑个几千人协助他攻入齐国腹地,否则,据不从命的家族则全部处死。

    在死亡的威胁下,兰陵邑的各家族只好顺从,一方面派出家族子弟,一方面则胁迫城内的平民,总算是勉强又凑出了三四千人。

    戴不胜将这些人交给徐梁,旋即,在他麾下八千宋国正军于城内完成粮食补给后,他立刻再次挥军向北。

    从兰陵往北,途中可经过位于西边的鲁国的祝邱邑,戴不胜没有停留,继续往北。

    原因很简单,鲁国乃是当代文化的汇聚地之一,且与儒家有着非常悠久的渊源,在没有名目的情况下贸然进攻鲁国,必然会惹来天下人的指责。

    更要紧的是,鲁国在近两百余年来频繁发生君主与三桓的争斗,甚至于有好几代鲁国君主皆在与三桓的斗争中死去,以至于鲁国根本没有余力干涉中原诸国之间的矛盾,当然,对宋国自然也没有什么威胁可言。

    正因为这个原因,无论是齐国还是宋国,都有意无意地避开鲁国,毕竟鲁国对他们毫无威胁可言,哪怕想要夺取鲁国的土地,也不至于会急在一时——先击败其余有威胁的国家,最后再图谋鲁国即可。

    从祝邱邑再往北,即是鄅邑(开阳)。

    鄅邑同样是鲁国的领土,因此戴不胜继续往北,没过几日便抵达了莒地。

    抵达莒地后,戴不胜故技重施,命令随军的郯城、兰陵两地军队攻打莒地。

    此后,根牟、渠丘、杞、盖等城池,戴不胜皆凭借这种策略,强迫降服自己的齐人攻打城池,而他麾下宋军,更多的则充当一种威慑。

    虽然以这样的策略大大延缓了奇袭齐国的日程,但优势在于戴不胜麾下的宋军几乎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此时的戴不胜,已堪堪快攻打到齐国的腹地。

    但相对地,齐王田地亦得知了宋军进犯国内的消息。

    六月二十六日这一天,齐王田地一如既往地在宫廷内听着乐师的演奏。

    不得不说,作为齐国的君主,齐王田地要比许多中原诸国的君主幸福。

    回头看看赵武灵王赵雍,在他刚继位的时候,魏国的魏惠王魏罃纠集了秦、齐、楚、魏、燕五国军队胁迫赵国,企图将赵国彻底瓜分,全凭赵雍与肥义、赵成、李兑等臣子顶住诸国的压力,这才化险为夷。

    可田地继位的时候,齐国却是太太平平。

    更要紧的是,田地继位的齐国,有他祖父齐威王、他父亲齐宣王打下的坚实基础,此时的齐国已经完成了变法——邹忌变法,国内那些腐朽的旧贵族势力已被扫清,国家经济高速发展。

    在文化、吸引人才方面,齐国的稷下学宫享誉天下,已取代了魏相惠施执政时期的魏国,成为了天下人才汇聚的中心,比如宋銒、尹文,以及如今只有十几岁但日后注定名扬天下的荀况(荀子),许许多多的人才皆出自稷下学宫。

    再说统率军队的将领,不可否认,此时的齐国,确实比不上齐威王时期的齐国,毕竟那时候齐国有田婴、田忌、田朌、孙膑等著名的将领,而如今,齐国却只剩下一个田章扛起了整个国家的军事,可话说回来,齐国好歹还有田章,宋国有什么?

    位居军司马高位的宋将景敾、戴不胜、戴盈之等人,在田章看来只不过是二流将领而已。

    燕国又有什么?

    纵使是赵国,在赵武灵王赵雍过世之后,亦找不出能够匹敌田章的人物。【PS:呵,赵主父早期就攒了一手全明星阵容,结果打成那样,时也命也。哦,对了,这本书并不是完全跟着历史走,只不过主角目前还不足以影响大势。】

    总而言之,齐宣王留给儿子田地的,是一个当今数一数二的强国,唯有西垂秦国才可真正与齐国一较高下,这也正是齐王田地自继位以来并没有什么危机感的原因,不像赵武灵王与燕王职,继位后却刚好是国家生死存亡之际。

    正因为没什么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战国大司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贱宗首席弟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贱宗首席弟子并收藏战国大司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