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坊市格局和名称来说,李国瑞感觉传言应该属实。

    北端就是枢密院,太庙,鸿泸寺,光禄寺等衙门,南侧近太平坊的地方是朝天驿所在地方,再往东走,就是睦亲馆。

    这一大片区域,要么是馆舍要么是达官贵人的宅邸,京师百姓常居的那种一进小院很少,更不要说普通的商行店铺,能在此立足的,毫无疑问的都是高官巨商。

    在回府途中,李国瑞途经蒲氏商行时,却是被蒲寿高所阻。

    “见过执政。”

    参知政事被称为大参,枢密副使却是执政,这也是本朝官场称呼的特例。

    蒲寿高一身白袍,在人群中相当显眼,不过在京城的天方商人也并不少,倒不至于引人骇怪。

    “是蒲东主。”李国瑞在马上点了点头,当然并没有回礼或下马的打算。他要是向一个商人回礼,或是下马说话,第二天就会被御史弹劾。

    堂堂宰执,与商人的地位相差太远了,哪怕是蒲寿高这样的大商家。

    “今晚当诛除韩钟。”蒲寿高的眼神里不乏得意之色,这一次的大风波是蒲寿高一手推动起来,连刘知远买通内侍们的钱财也是蒲寿高所,他对李国瑞道“执政亦手握重兵,可曾想过亲至韩钟相府,一锤定音”

    原来这个商人还不太放心,怕出什么差池,居然把主意打到自己头上来

    李国瑞冷然道“国朝大政,非蒲东主这样身份的人能干涉,还请慎言。”

    “执政有所不知”蒲寿高故作惊诧的道“本人已经上疏朝堂,愿为北伐之事献钱百万贯,以为启动之资大参已经代为上奏了。”

    李国瑞心中厌恶之感更深,国事至此,叫一个外来商人跳出来对当朝执政指手划脚,并且拿出钱财来挑动北伐这样的大事

    但他已经无法再斥责,刘知远和蒲寿高看样子勾连甚深,虽然蒲寿高不会明面站在刘知远一边,更不会带着蒲家的人去韩钟府邸冒险,但其已经可以在参政甚至宰相的层面来影响朝局。

    说起来蒲家这一次要花费在百万贯以上,但以一个外来商人能影响国政到这种地步,蒲家的钱花的相当值得,简直是太值得了。

    光是此后博取的好名声,在朝政上的发言权,还有各种对蒲家的便利和天方商人的优待,蒲家的这一次投资就是相当值得。

    李国瑞带着厌恶的眼光看着眼前此人,蒲寿高已经掩饰不住自己的得意,韩钟府前当然不缺李国瑞去效力,蒲寿高只是故作姿态,要在刘知远一派的高官之中,打入明显的印记而已。

    而就在不久之前,蒲家还在福建南安惹出大乱子,虽然形迹掩饰的极好,但朝中高官谁不知道,南安侯在南安反击的不是什么外来的海盗,就是蒲家招罗的贼盗和牙将

    所有人都以为蒲家灰头土脸,蒲寿高要雌伏很久的时候,此人却是带着百万贯的钱财,至京运作出眼下的这种局面出来

    “大事已经底定”蒲寿高其实一直是很深沉,在家族同辈甚至长辈前都不苟言笑,叫人看不出他的城府深浅的上位者形象。

    在外来的天方商人眼里,蒲寿高更是天方商人的代表人物,拥有富可敌国的身家,过人的人脉,还有蒲家掌握的武力,加上蒲寿高的谨慎持重,城府深沉,一般的天方商人在蒲寿高身前都是战战兢兢,不敢多言多语。

    此时的情状,是蒲寿高实在按捺不住自己得意的心情,事实上,他现在恨不得看到的就是徐子先。

    想想徐子先在南安使蒲家颜面大失,其后在福建路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蒲寿高在那段时间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在几家公侯府邸的宴会上还遇到过徐子先,当时他恨不得扑过去把徐子先活活咬死蒲寿高当然不会这么做,只是徒增笑话罢了。

    蒲家的笑话还不够多

    因为南安战事,蒲寿高在族内也受到了质疑,权威大受影响,这一次北上之行原本不在他的计划之内,而是在过年时,蒲寿高到赵王府上拜会时,赵王辟出静室,两人聊了几个时辰,分析了朝中大局,最终得出了韩钟不可恃,只能依靠急于上位的刘知远的想法。

    至于将徐子先牵扯进储位之争,当然是赵王的主张。

    一个外来的天方商人,哪有这么敏锐的政治直觉

    李国瑞手按在腰间仪刀之上,恨不得将眼前这商人斩之而后快

    但他只能强按住这种冲动的情绪,换了爱将李友德,怕是这姓蒲的已经人头落地

    蒲寿高的一个随从突然叫道“东主,徐子先,是徐子先”

    从东侧大街上突然有大股的骑士出现,大道上的人群相当狼狈的躲闪着,蒲寿高放眼看去,打头的不正是徐子先

    “是他”蒲寿高失态的叫道“化成灰我也认得”

    李国瑞扭头看过去,他对这个宗室中的青年俊杰也相当欣赏,并且早就想见上一面,可是徐子先入京之后还没有到过枢密院,双方并没有理由见面。

    此时看过去,却是见到一个二十左右的青年,戴笠帽,面容白皙,满脸坚毅之色,眉毛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魏王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淡墨青衫并收藏大魏王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