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之后,杨妃就忐忑的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微微一笑。

    “这是好事,怎么不行呢?”

    说话间,李世民还对杨妃解释道。

    “一切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只要他们安分守己的,那在这大唐,就可以保存他们世代荣华富贵。”

    李世民如此说道,其实也算是对杨广的补偿吧。

    其实,世人一直都在谩骂杨广,说他是昏君,劳民伤财!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固然,阳光确实有点枉顾百姓,但是他做的也未尝不是好事啊!大运河的开通,将南北连接了起来。

    不论是粮食的运输还是南北资源的互换,都极大的方便了大唐,不只是现在,哪怕是之后的千百年,到了现代社会,这大运河依旧在发挥着“一零零”巨大的作用。

    所以,单单就是这一点上的长远来看,杨广是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

    大唐陷入经南北资源的运输,都是靠着杨广开通的这条大运河。

    可以说人家,但绝对不能无视人家的功绩。

    “臣妾,多谢陛下!”

    杨妃大喜,很是激动。

    “儿臣谢父皇!”

    李恪跟李愔也是连忙对李世民行礼感谢,李世民这才看向了自己的两个孩子。

    那李愔就不说了,没有什么才能,只不过或许是因为长孙玉的缘故,现在李世民的皇子公主们,倒也都是安分守己,并无嚣张跋扈之辈。

    毕竟,长孙玉给予的榜样以及威慑力还是很大的。

    至于这李恪的话,那在原本历史上,就被后世无数名人称之为,被身份耽误的一代贤王!

    就算是后世的太祖,也都对李恪称赞不已。

    只是可惜,他的出生,注定了这一辈子,都跟那皇位无缘了。

    因为,就算是李世民愿意,那满朝文武的老臣,都不会同意的。越是李世民的追随者,就越是不会同意。

    毕竟,他们都参与了灭大隋朝的战争啊!这大隋朝,或多或少就是在他们手中被灭掉的。

    他们难免担心,若是李恪真的登基称帝的话,就算是不为难他们,难免会不为难他们的后人。

    故此,原本历史上,李恪也只能治理一方,成为一代贤王。并未成为那一代明君,功在千秋。、

    “恪儿,最近功课可曾落下?”

    李世民如此问道。

    “启禀父皇,儿臣最近在练习骑射之术。”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要说除了长孙玉之外,这皇子当中,他最满意的其实还是这李恪了。

    甚至他还说过,李恪像他!

    若不是因为李恪的身份的话,就算他不是皇后的儿子,随便换一个妃嫔,估计都有机会被封为太子。

    只是可惜了,李恪是杨妃的儿子,身怀前朝皇室血脉。

    至于李承乾的话,现在则是醉心于文学方面的事情。倒是对习武,兵法谋略之类的不是很感兴趣。

    这让李世民很是无奈,毕竟他是马上皇帝,他当然希望自己的继承人,是一个能文能武的皇子。

    这一点,让他最满意的,无疑就是长孙玉了。

    第三百四十二章 身份耽误,贤王李恪!(求全订,第二更!)-->>(第1/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点,让他最满意的,无疑就是长孙玉了。

    长孙玉的文采,那是满朝文武都自然不如的。

    而那实力,更是纵横千军如无物一般。

    一想到长孙玉,李世民就是轻轻一叹。

    “爱妃,这一次你带着两个孩子出宫的话,就多住一些时日。”

    “恪儿,有时间的话,你可以去郊外玉庄,看看你皇兄。也好多从你皇兄那边,学习一些知识。”

    李世民如此说道。

    李恪当下就是大喜。

    “多谢父皇!”

    长孙玉,是他最崇拜的人了!因为在他们小的时候,长孙玉经常进宫。长孙玉不论是才华还是那强悍至极的武力,都让李恪十分崇敬。

    不过,李恪这孩子从小就一直在母亲杨妃的教导下,深刻的记住自己的身份。

    他不像是李承乾以及李泰他们一样,可以随意的去找长孙玉。

    看着离去的杨妃,以及李恪还有李愔两个儿子,李世民轻轻一叹。其实他此举,除了让李恪多跟长孙玉学一些本事之外,更大的原因,就是希望可以通过亲情,缓解一下长孙玉对自己的恨意。

    只是不知道,这有没有作用?不过就算是没作用,李世民也认了. .....因为,就算是长孙玉斟不愿意认他,不愿意当这个大唐太子。

    但至少,他不希望长孙玉跟自己的弟弟们关系不好。若是将来,他的某个弟弟登基称帝了,也希望长孙玉可以看在兄弟情的份上,可以多出手帮忙。

    离开了皇宫,杨妃带着李恪以及李愔前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唐的皇室遗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青罚的皇祖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罚的皇祖父并收藏大唐的皇室遗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