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

    徐处仁说的这些,赵桓心中都是清楚的,老实说,这些新政的节奏,都还在赵桓的掌控中,徐处仁执行得也还不错,只是速度还是慢了一些,还要再快。

    不过赵桓也知道,对于徐处仁这种古人来说,这种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政事堂这几件事做得很好,朕有徐卿,可高枕无忧矣!”

    “承诺陛下器重,为君分忧,乃是臣分内之事。”

    唉,真是伴君如伴虎啊,这个皇帝翻脸比翻书还快,前两天还因为粮价的问题说要砍了他,现在又是当中给出如此高的称赞。

    “只是,交子一事,需加紧了。”

    赵桓道:“交子一事待南方稳定下来,粮食供给跟上再说吧。”

    如今因为南方的事,东京城的粮食总量下降,本来就已经造成了物价飞涨,在这个时候发行交子,无疑是难上加难。

    一件事情,做之前要找准核心点,不然一旦出拳打出去,没打中,难免会影响士气,造成后续执行的疲软无力。

    交子在赵桓的规划当中,是排在解决了粮食问题的下一步的。

    虽然皇帝是个急性子,但在大战略上,却并不急不乱,每一步走什么样的棋子,心中清楚得很。

    眼下只要保证北方边境无数,保证东京城物价,聚焦解决南方的事情即可,解决完了,皇帝才能放手干。

    那个时候,新政才真正开始。

    要想带领一个古代的君权农业国家腾飞,岂是杀杀杀就能全部解决的。

    杀人不过是手段而已,真正要让大宋崛起,任重道远。

    ps:继续求推荐票,对了,有书单的大佬,麻烦将本书加入书单,拜谢。

章节目录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唐晓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晓非并收藏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