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政事堂还是三司,或者说科学院、军器监,甚至连督察院和翰林院,现在都有一个重要的任务。

    皇帝已经说得很清楚,两年之内,要五路伐夏!

    这里面重点提到的是火器营的建立,建立皇帝要的火器营难度到底多大?

    每一个人都知道,难如登天!

    对于军器监来说,一支火枪制造不算什么,但一千支火枪,三千支火枪,那概念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仅仅需要大量的人这么简单,还需要这些人都精通火枪的制造。

    火枪制造本就是刚研发出来的,连司马琦、陈规自己都还不熟练,更别说教别人了。

    但皇帝现在张口要啊,皇帝的压力压下来,如同泰山一样,不接也得接,接了之后,各个府衙、监部,都要开始给下面的人做两年任务,施压了。

    该报的预算要提前报了,该做的准备要尽快做了。

    你以为皇帝说要你的脑袋,是随口一说的?

    也许在宋徽宗朝,皇帝的任务还可以打打马虎眼,到时候哪怕完成一半,宋徽宗也不会说什么,最多责怪几句,若是有人要搞事,也只是发配。

    但当今天子就不同了,来不得半点敷衍。

    不然他分分钟告诉你,脑袋是可以随时挂在城门口做展览的。

    前段时间,司马琦给过来的《冶志》,各个府衙都不当一回事。

    还放出话来,里面关于锻造时间、铁量占比、火炉温度都不合理。

    将其束之高阁,新来的司马琦也不敢说什么,就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

    但现在,各大署衙态度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掀起了一阵研读《冶志》的风气!

    还时不时有人点评。

    吾此生能一睹此作风采,纵死而不悔矣!

    如醍醐灌顶,吾观此作,如打通任督二脉,若行于云端,望彩云祥瑞,气象万千!

    妙哉!妙哉!吾常闻圣人之作若大道希音,今读君之作,茅塞顿开,犹如翱翔宇内,云游八荒!什么?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

    众人在歌颂司马琦的时候,司马琦则正捧着皇帝给的《苏氏锻铁》研读,还时不时点头:妙哉!妙哉,若是如此,所费时长当更少矣!

    《冶志》更多说的是炉火温度、铁矿加入量、煅烧时间等等方法。

    而《苏氏锻铁》更多阐述的是这种高炉锻铁的装置的制作,以及操作手段。

    这种高炉煅烧,显然是在现今的煅烧方式中改良而来,改良得非常精妙,无论是时长还是材料的消耗,都比过去的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两部书当综合起来。

    腊月天寒地冻,东京城虽说到处都在建房子,但是年关将至,许多人都开始准备年货了。

    今年的新年,比以往的任何一年的气氛都要浓烈。

    一是大宋打赢了西南战役,光复了华夏故土,民间一些热血青年都以此为傲,天天聚众茶楼议论政事军事。

    二是经过朝廷大规模的投入建设,带动了不少原本失业的流民,让这帮人有了不错的收入。

    便说街头的乞丐都少了许多,去年还在东华门一带乞讨的一家三口,今年腊月二十四小年时节,竟然一家子穿上了新衣,去东华门外一家不算大的小酒楼去吃小年饭。

    尤其是小孩儿,去年饿得面黄肌瘦,今年踏着老虎鞋,手里拿着小布偶,满脸笑容,在桌上吃着鱼肉,说着和隔壁小女孩一起玩的故事。

    大家似乎都在发生改变,以前人们的脚步慢悠悠,一天到晚也不知道做什么,日子一天一天得过且过。

    富一些的还好说,有殷实的家底撑着,实在无聊了可以谈论时势,或饮酒作乐。

    但穷一点的,没事做,没收入,就只能挨饿,整个人看起来无精打采,消极绝望。

    然而,这种消极绝望,现在也不多见了。

    因为很多人都发现了,只要自己肯努力,至少是有钱吃饭的啊,并且还有结余,家里的崽子还可以买小玩具了。

    东京城寻常人家闲聊的时候,话题也由挨饿变成了今天又吃了什么好吃的。

    总之,东华门外酒楼里,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属。

    没钱的,现在有点钱了,也想去品尝一下人间美味,如此才不枉白走一趟。

    今年开始,官府也阔绰起来,除了修建各种大楼、道路,将一大批的钱通过此方式下沉流入到老百姓的口袋。

    还在路边都建立起了灯座。

    到了晚上,便专门有人去那里点燃油灯。

    整条街看起来,更加明亮、温馨。

    这座国际超级大都市,每至夜晚,都变得雍容、华贵。

    身穿锦绸罗缎的富家公子骑着骏马,打扮典雅的名门小姐乘着宝玉香车,行走在宽阔的街道上,在冬雪飘零的夜晚,赴约宴会。

    路边已经修建了五层高的建筑,一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唐晓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晓非并收藏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