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些长在石山上的竹子,大多比较纤细。

    但是别看其纤细,但是韧性可不减,远超平地粗竹,清风吹过,随风摇曳弯曲,但是终究会立得笔直。

    每一个神州人,对于竹子的情怀是非常微妙且难以言明的。

    而这种几乎是根植在基因里的情怀,并不是因为文人墨客以君子称之,也不是岁寒三友之名,而是竹子从华夏文明的一开始,就一直在人类的生活起居当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注:大暖期结束前,秦岭以北也有竹生长。)

    所以人类,永远不能完全把竹子当成一种死物,材料或者工具,因为人类赋予了它灵魂。

    黄迪看着眼前这些秀儿不揉,俊而不莽的细竹,随意挑选了几根,用朴刀砍断,就这么带着枝丫抱回大坝上。

    到了大坝上之后,他才修去细竹旁边本就不多的细枝丫,然后将最细的一根细竹用刀竖着劈成四条,一端削尖如锥。

    在寻了两根最匀称的细竹,用这削好的竹条钻进其内部,一通到底。

    这两根细竹,便成了一个透气的管子。

    黄迪要小波用手掌堵住竹管另一端,自己则在这端使劲往里面吹气,确定这竹子不漏气,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拿起其中一根,在火边小心的熏烤。

    一边熏烤加热,还用手很谨慎的用力,让竹子慢慢变得弯曲,直到细竹成为一个u字形,这才罢了,然后又将另一根细竹如法炮制。

    这一切弄完之后,大陶锅内的水份已经熬得就剩下底部一点。

    可以看到,里面剩余的水份非常浑浊,不似之前澄清。

    再过一会,水份渐干,已经可以看到陶锅底部结晶的粗盐和一些矿物杂质。

    黄迪一直用眼睛盯着里面粗盐结晶的状态,待到里面已经看不到水份蒸发时,急忙撤去炭火,让陶锅慢慢降温。

    这陶锅底部结晶的粗盐颜色发黄,且都是大块,一坨一坨的,看着又脏又难看。

    不过说心里话,就这粗盐,已经比海边的天然晒盐成分好了很多。

    黄迪部落里,现在吃的海盐,都是天然晒干再岩石上的海盐,有着难以抹去的一股子苦涩味。

    之前黄迪就准备制作干净的雪花盐,然而却发生了河童事件,不得不把在海边做盐场的计划取消掉。

    待到陶锅降温后,黄迪才把里面的粗盐捡出来,放在准备好的毡皮上,然后把套缸倒翻,将里面的矿物残渣倒净。

    这才吩咐小波继续往陶锅内装置盐泉水,下面的炭火也重新围了回去。这是一个重复的过程。

    黄迪用舌头舔了舔那黄色的盐块,果然也有着一丝明显的苦味,但是比晾晒的海粗盐,就要好上很多。

    这样的盐,已经可以被原始部落的人接受并且食用,但是黄迪不接受,他需要更健康的盐。

    他用手抓起毡皮,估算了一下重量,这一陶锅的盐泉,竟然最少出来三斤左右的粗盐,也就是说,这里盐泉的含盐量,最少有百分之一点五左右,远超过海水的百分之一点零几。

    “嘿嘿,如此浓度,这哪里是盐泉,根本就是金山银山啊!”

    他和小波继续又蒸馏了几锅粗盐,黄迪带过来的小陶锅也没闲着,同样放在火上蒸馏盐泉,由于体积小加热块,出盐速度,竟然似乎比大陶锅还快一些。

    到了接近夕阳西下之时,黄迪看着足足有三十来斤粗盐的毡皮,说道:

    “走吧,咱们回部落。”

    小波看着这么多的粗盐,开心道:

    “一天不到,就能做出这么多的盐,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没盐吃了!”

    黄迪笑道:

    “这还是慢的,以后盐场建好了,有了晾晒场地,一天出来的盐,我们几百天也吃不光。”

    这话听得小波眼睛直放光。

    “好啦,回去了,小波你把那两根弯曲的细竹小心拿着,别给我碰坏了,看我回去用那两根细竹,把这粗盐变成雪一样的白!”

    小波眼睛放光更亮了。

    部落的人都知道,黄迪一说这话的时候,那就是要做法了。

    “哇,不知道圣今日会如何做法,我回去要告诉姐姐和节王,千万别错过了眼睛。”

    飞罗他们下班的时间也是此时,黄迪背好的粗盐,自然到了飞罗的背上。

    一群人惊讶黄迪竟然可以用陶锅和火,用这么短的时间,变出这么多的盐来,惊讶不已。

    当听到小波说,黄迪要用细竹,讲这些姜黄的盐变成雪一样洁白后,更都是被牵起了好奇心。

    “细竹?雪白的盐?这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是了,一定是法术!”

    于是乎,一群准备看黄迪做法的人,心里已经研究着,回到营地后,一定要不错眼的盯着圣在干嘛,绝不能错过眼福。

    这里,有的人看到过黄迪一锤成洞,也有的见过黄迪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是疯狂原始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八九燕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八九燕来并收藏我是疯狂原始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