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一带活动比较频繁,他们的目标应该是福威镖局。大人,江湖传言,林家有一绝世剑谱。青城派怕是对这部剑谱起了心思。我们要不要介入?”

    福威镖局生意做得大,林家有钱。但是青城派是武林大派,势力比起林家要强悍得多。林家能让青城派惦记的东西,不可能是钱财,那么就只有那一本传说中的剑谱了。

    王正元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杨总旗,我们锦衣卫的职责是监督百官。江湖之中的事情,暂时还不能兼顾。我们的人手不够啊。”

    “各大门派的人,仗着武功剑法高强,不服朝廷,和那些匪类没什么区别。让他们厮杀。那些家伙,死的越多越好。”

    杨总旗说道:“大人,可是福威镖局不一样。镖局不是江湖门派。林家,只能算是半个江湖人。此事,我们真的不管吗?”

    王正元说道:“不管。林家虽然不是江湖门派,但是和江湖中人有着很深的瓜葛。更何况,就算想管,我们锦衣卫在福州府的力量,也无能为力。青城派掌门人余沧海的武功剑法高明得很,我不是对手。指挥使大人传来命令,要在各地抽调一批人手去京城,其中就包括我们福州府。如此一来,我们福州镇抚司衙门的人手,就更不够用。招人,我们必须招人才行。”

    锦衣卫,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民间,都是臭名昭著。其中有些事情是传闻和诽谤,有些则是真实的。但是不管怎么说,锦衣卫的名声是真的臭了。

    锦衣卫想要招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有能力,有学问的人,不会进入锦衣卫。

    没能力,好吃懒做的混混痞子,锦衣卫又看不上。这就造成了锦衣卫缺人的局面。

    锦衣卫的许多人都是世袭,有的人,甚至祖上数代人都是锦衣卫。不过,想要在锦衣卫里立功升官,太难。

    当然,锦衣卫还不是最臭的衙门。

    东厂才是最臭不可闻的衙门。

    杨总旗苦笑了一声,说道:“百户大人,下官也知道要招人。但是合适的人选,真的不太好找。不过,属下最近倒是发现了一个不错的人选。”

    王正元问道:“谁?”

    总旗说道:“是个读书人,叫秦至庸。”

    王正元说道:“读书人?读书人好啊。咱们锦衣卫缺少的就是读书人。整个福州府的锦衣卫,好像就我和杨总旗你识字,其他的小旗、校尉、力士,都是莽夫,大字不识一个。对了,这个秦至庸会武功吗?”

    杨总旗说道:“应该不会武功。我在他的身上,没有发现练武的痕迹。他的气质,就是书生。但是他有点特别。”

    杨总旗和秦至庸接触过几面。

    其他的人,见到锦衣卫,哪怕是没有犯事儿,也会脸色大变,心中惊恐不安。但秦至庸得知了杨总旗的身份,表情和目光没有一点变化,依旧是那么温和而平静。

    杨总旗识人无数,尽管他不懂心理学,但是察言观色的本事不小。秦至庸是不是伪装淡定,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秦至庸绝不是装腔作势,而是真的淡定坦然,神态自若。

    王正元说道:“想办法,把秦至庸招进来。”

    傍晚时分。

    秦至庸正在专心练字。

    他的毛笔字,其实已经写得不错,但是写字和练拳一样,要精益求精。

    后天就是科考的日子。

    秦至庸要做一个完全的准备,无比考到最好。

    敲门声响起。

    秦至庸回过神来,感知到了屋外的人,是杨总旗。

    打开门。

    秦至庸笑着说道:“杨大人今日怎么有时间来寒舍?快屋里请。”

    见到秦至庸温和的笑容,杨总旗心中的烦躁,顿时消散,心情变得舒畅了起来。

    秦至庸租的房间很小,只能放得下一个书桌和一张床。做饭的灶台也在屋里。

    房间虽然小,但是整理得非常整洁干净。

    杨总旗一眼就见到了书桌上写满了楷书字体的纸张:“秦公子,练字呢。”

    秦至庸点头道:“刚才温习了功课,现在顺便练一下字。”

    秦至庸写字的时候,专心致志,把精气神运到笔尖,写出来的字,好像带着“浩然之气”。

    杨总旗称赞道:“秦公子的字真好。”

    什么地方好?杨总旗说不上来,但心里就是感觉好,看着舒坦。

    秦至庸说道:“不知杨大人来找学生,所为何事?”

    杨总旗看着秦至庸,眼中带着真诚:“秦公子,我打算邀请你加入锦衣卫!”

    秦至庸说道:“杨大人,我后天就要参加科考。”

    杨总旗说道:“加入锦衣卫,不耽误你参加科考。”

    秦至庸问道:“杨大人,我能问问,为什么要来邀请我加入锦衣卫吗?”

    杨总旗说道:“锦衣卫缺人。秦公子你对我们锦衣卫没有偏见。”

    “秦公子你知道我的身份,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儒道诸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墨羽云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墨羽云山并收藏儒道诸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