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名甚至比起第一名更厉害。

    至于谁第一,谁第二,不过是看当时考官的情绪和喜好。考官觉得谁第一,那么谁就第一。

    但这是两者的文章水准相差不大的情况。

    秦至庸的文章,水准太高,太完美。

    就算知府大人心有不甘,鸡蛋里挑骨头,找了一个多时辰,都没有在文章中找出一个破绽。

    这篇文章拿去参加殿试,夺得状元及第,怕是都绰绰有余。知府大人十三年前就中了进士,他对八股文的造诣不浅,但是也写不出这么工整完美的文章。

    秦至庸的文章,简直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再烦躁就心情,只要读到了这篇文章,心情很快就会平静下来。

    秦至庸的学问,比起知府大人的侄子,水平高出了好几个层次,知府大人就算想要打压秦至庸,都没有办法。

    当然,知府大人可以利用权利直接把自己侄子定位案首,但是风险太大。一旦事情捅了出去,让巡抚大人,甚至皇上知道,那么他知府的位置就会不保。可能还有牢狱之灾。

    朝廷对科举的公正性,是非常重视。

    知府大人心中暗道:“贤侄,不是伯父不帮你,是你生不逢时啊,秦至庸的学问文章,比你强太多。就算老夫是福州知府,想把你提拔成为案首,亦是无能为力。”

    知府大人对秦至庸有了很大的兴趣,让人打探一下,得知秦至庸是锦衣卫之后,他顿时就对秦至庸充满了鄙夷。

    秦至庸的学问和文章出类拔萃,可以说数十年难得一见,有着状元之才。可惜做了锦衣卫。真是丢尽了读书人的脸,让孔孟先师蒙羞。

    镇抚司衙门。

    百户“王正元”得知秦至庸科考得中,并且还是第一名,非常兴奋。

    这次,福州府锦衣卫可是要扬眉吐气了。

    摆宴,必须摆宴。

    把知府大人他们请来,要把场面弄得大一些。

    只可惜,摆宴的时候,知府大人并没有来。

    王正元有些不舒服,他知道知府大人有些瞧不起锦衣卫。锦衣卫的名声,不是靠一个秀才,一个案首,就可以改变。

    秦至庸倒是无所谓。只要做好了自己的本质工作,问心无愧就行。

    如何钻营?如何跟知府大人打好关系?如何升官发财?这些问题不是秦至庸该考虑的,他也不会考虑。

    这天早上。

    秦至庸刚到镇抚司衙门,就有一个小旗来通知:“总旗大人,百户大人有事情找您。让您去他那儿一趟。”

    “好。我现在就去。”秦至庸点头道。

    见到秦至庸,王正元说道:“至庸,城外西南二十里处的方家村,出了个盗窃案。你带几个人,去处理一下。”

    秦至庸说道:“是,大人。”

    王正元说道:“杨总旗已经带着我们福州府镇抚司的三成好手去了京城。现在你接替杨总旗的位置。先处理小案子,你积累点经验,然后再慢慢办大案。”

    秦至庸点头道:“大人说得是。下官的确没什么办案经验。”

    秦至庸一直在克制,没有利用催眠术来破案,而是寻找线索,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心灵力量,催眠术,这样的“超能力”是用来提升自我修养和身体素质。至于其他方面,还是少用为妙。

    以“凡俗”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频繁地用心灵力量,为所欲为,形成了依赖心理,那就是找死的行为。

    秦至庸带着三个锦衣卫力士去城外的方家村查案。

    这一去,就是两天的时间。

    世间的事情,就这么凑巧。

    秦至庸离开福州城的当天晚上,福威镖局就被灭门,数十个镖师被一剑封喉,其中还包括了几个孩子和老人。

    办完了方家村盗窃案。

    秦至庸回到城里,得知了镖局惨案,心中有些不平静。数十条人命,还有孩子和老人,就这样被杀害了。凶手真是残忍至极。

    知府衙门和锦衣卫,都不打算管这件事,认定是江湖仇杀。

    知府衙门的捕快们,已经把尸体给掩埋,办事效率可真够快的啊。

    秦至庸见到王正元,说道:“百户大人,方家村的案子我办完了。”

    王正元听了秦至庸办案的经过,有理有据,逻辑严密,让歹徒无处可逃,高兴道:“至庸,你做的不错。读书人做事,就是不一样,干净利落。”

    秦至庸问道:“大人,方家村只是个盗窃耕牛的案子,用心查,不是什么难事。福威镖局被青城派灭门,数十口人被残忍杀害。我们必须将余沧海这等恶徒绳之以法。”

    若是当时秦至庸在城里,青城派屠杀福威镖局,他肯定出面阻止,不让惨案发生。

    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秦至庸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余沧海他们抓住,用朝廷律法来制裁他们。

    王正元眉头一皱,目光变得凌厉了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儒道诸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墨羽云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墨羽云山并收藏儒道诸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