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秦至庸的先天罡气,挡不住东方不败的全力一击,但是挡住林平之的长剑攻击,还是没有问题的。

    秦至庸的手指在剑尖上轻轻一弹,只见蓝色细小的电光一闪即逝,林平之顿时如遭雷击。

    秦至庸一把夺过了长剑,将其震断,说道:“林平之,你不是我的对手。跟我走,回福州城。以后,你别再使剑了。否则,你寿命会继续损耗。”

    林平之心有不甘,但是形势比人强,只能跟着秦至庸回福州城。

    林平之知道秦至庸很厉害,可能比自己要强,但是没想到,秦至庸就算站着不动,任由自己攻击,长剑都伤不了他分毫。

    和秦至庸为敌,实在是令人绝望。

    ………………

    回到福州城。

    林平之住到了镖局里,秦至庸丢给他一本《大学》,令他每天抄写一遍。

    必须用正楷字体写。

    秦至庸这样做,是为了磨炼林平之的心性,同时化解他心中的仇恨。

    想要写好楷书字体,就要心神平静。心浮气躁,就会把楷书写成“草书”。

    林平之不是没有想过逃走,可是在秦至庸的眼皮子底下,根本就逃不掉。

    哪怕是三更半夜,林平之悄悄出城,秦至庸一定会在前方等着他。

    秦至庸在林平之的眼中,已经是非人,而是神魔一样的存在。

    秦至庸让林平之抄书,他自己也在研读《中庸》。

    “为什么我的心境,还是不能达到‘静’的层次?”

    秦至庸问自己。

    直到半个月后,秦至庸偶然读到了荀子的《劝学》,才心血来潮,有所领悟。

    原来,自己没有“老师”。

    秦至庸学了多年的儒家学问,其实是没有师承的。而且他学的东西也有些杂乱,思想上并不纯粹。

    孔子的学问他学,孟子的学问他一样学,董仲舒、朱喜、王阳明等人的学问,他都在学。

    学问,应该海纳百川,取其精华。

    可是秦至庸的思想境界不够。

    境界低,海纳百川,思想就杂了,是做学问的大忌。

    秦至庸决定先“拜师”。专心领悟一门学问。

    既然要拜师,那么肯定要拜最厉害的人物为师才行。孔子、荀子、王阳明,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古圣先贤,他们都有资格做秦至庸的老师。

    不过,秦至庸最后还是选择了孟子做自己的老师。因为孟子提出了“吾善养浩然之气”,把修身提升到了一个至高的层次。

    秦至庸读书,就是把修身作为根本。

    选择孟子做老师,准没错。

    孟子已经过世了两千年,当然不可能亲自来教导秦至庸。但是孟子写的书籍著作还在。

    古圣先贤写书,都是要花费一生的心血,那是圣贤们的智慧结晶。

    只要一门深入研读《孟子》,吸取孟子的思想精华,那么秦至庸的思维就相当于穿梭到了先秦时代,接受了孟子的传承。

    秦至庸专心研读《孟子》,修心养气。

    半年过后。

    一日,秦至庸福至心灵,心境终于水到渠成,达到了“静”之境界。

    墨羽云山说

    今天更新完毕。

章节目录

儒道诸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墨羽云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墨羽云山并收藏儒道诸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