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争论的同时,反对派的人不断呼吁让更多的人加入他们的队伍,然后希望他们的盛势能够越来越壮大。

    再然后,李寒迫于外界的舆论和压力,不得不放弃拍摄计划。

    如此一次,就会非常的完美,他们正在为此而努力。

    李寒的拍摄计划,和这些声音,渐渐被国家文化部历--史文化分部,以及一些历史学家们知道了,他们也开始关注。

    身在魔都的著名历史学家,岑学庚就知道了相关的事情。

    岑学庚在刚开始时也非常意外。作为历史学家,他曾经专门研究过一段时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让已经失传了梁祝故事重现。

    作为历史学家,对于梁祝故事的失传,他其实远比普通人更觉得遗憾。想要找到梁祝故事的愿望,也同样远比普通人强烈许多。

    这同时也是他们这些研究历史文化的人使命和责任。

    只可惜,他翻阅了大量的历史典籍,也只能找到关于梁祝的只言片语,根本无法了解整个故事。

    这让岑学庚始终非常遗憾,梁祝故事是真的已经彻彻底底的失传了。

    现在,突然看到李寒要拍梁祝的故事,岑学庚先是意外,然后又有些微微皱眉,

    李寒拍摄梁祝,的确很容易让人认为,李寒是在消费“梁山伯”和“祝英台”这两个名字。

    即便是岑学庚,他也有些这样的想法。

    不过,从关于李寒的种种传言看,他是一个大隐于市的闲人,他会去消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名字吗?

    岑学庚又摇摇头,按理说,李寒是不会去消费这两个名字的。

    那么,他为什么又要拍这一个故事?

    岑学庚轻轻皱眉,一时之间,有些难以想明白。

    “老岑,事情你都知道了吧?你怎么看?”一个老友打电话过来问道。

    岑学庚道:“这个不好说啊,他拍摄这个故事的目的,也有些让人难以明白。”

    老友道:“现在网络上基本分为了两派,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各有各的道理吧。”

    岑学庚道:“先关注着看吧。”

    老友道:“自然是要关注的。”

    挂了电话,岑学庚摇摇头,不再去想这件事情。

    他会持续关注这件事情,但不会公开发表什么看法。

    至少现在不会。

    国家文化部,历史文化研究分部,也注意到了相关事件。

    李寒这个名字,历史文化研究分部早就注意到了。

    现在要拍梁祝的故事,历史文化研究分部自然是要关注的。

    如果他们发现李寒存在恶搞改编的嫌疑,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出面干预,及时叫停。

    有人要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创作故事,他们不会反对,甚至还有些鼓励。

    但是,故事不能恶搞,不能低俗。这是他们绝不会允许的。

    反对一派的声势越来越浩大,而支持一派的声势也不弱,还足以与反对一派相抗衡。

    然后,两派又都对剧组招选演员一事,非常关注。

    导演陆飞,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很明显是一个新人导演。

    对于这个,倒是让支持一派的人,稍微有一点点担心。一个新人导演能够拍好吗?可别白白糟蹋了李寒的剧本啊!

    不过,听说李寒到时候也很有可能会在现场,大家也就不担心了。

    反对派的人则觉得胜利的可能多了一丝曙光。

    如果他们制造出来的舆论压力,还不足以让李寒被迫放弃拍摄计划的话。

    那么,电影拍得自然是越差越好。到时候电影一旦上映,他们就很有可能瞬间获得大量的支援,让电影刚一上映,就在舆论压力之下,不得不进行下架处理。

    现在是一个新人导演拍摄,那无法将电影拍好的可能性,毫无疑问又大了一些。

    整个娱乐圈的人,尤其是演员们,也都在关注和热议相关的事情。

    剧组公开招选演员,对于恰好有档期的演员们来说,要不要去试镜?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如果编剧不是李寒,而是另外一个人的话,大家绝对不会考虑,而是直接不去了。

    敢去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这不是明白着要受到很大的舆论压力吗?

    但李寒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人,万一这部电影最后火了,他们却没有去争取一下角色,那岂不是后悔死了?

    李寒这一次为什么偏偏要拍梁祝故事呢?拍摄一个其它的故事不好吗?

    如果是其它的什么故事,他们直接就去试镜,哪里需要考虑什么?

    现在,偏偏是李寒要拍电影,又偏偏要拍梁祝的故事。

    这就强人所难,让人难以选择了。既想去,又有些不敢去,始终打不定主意。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觉得难以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这个明星有些咸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在乡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在乡下并收藏这个明星有些咸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