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直的乐手,当然杨戬矢口否认,谁问跟谁急。

    这种皇帝,自然希望早日步入正轨,从那场宫变的阴影中走出来。

    昭德坊内,杨霖舒展了下筋骨,重新带着一众已经长大的道童打拳。他的几个弟子,吴敏和宇文虚中还有蔡绦也都跟在后面,强健的身体也属于能力的一部分,杨霖对这些开山弟子寄予厚望,一向不让他们钻书袋,很注重这一方面。

    打完之后,在院内的树下坐着,有一群侍女端来瓷盆和皂角给他洗漱,杨霖擦了擦脸,看向身边站着的徐知常,问道:“这么早来找我,有什么事?”

    徐知常刚刚看到,贴身伺候杨霖的丫鬟中,领头的是自己的妹妹和侄女,赶紧低下头装着没看到,让徐赛月和徐金娘好不伤心。两个小妮子挽着手,同仇敌忾地快步离开。

    徐知常在梁师成倒杨的时候,被赶出汴梁,如今回来就升任礼部尚书,可谓是因获得福,平步青云。

    听到杨霖询问,赶紧说道:“少宰,礼部议定了几个年号,还请少宰来定夺。”

    杨霖皱了皱眉,这等事就是个取名的小事,还让自己定夺个什么劲。他自己不甚在乎,但是官员们其实还都挺拿着当回事的,徐知常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宣纸,铺开之后上面写着十几个年号。

    杨霖端起汤盏,一边喝一边扫了一眼,看到了一个“洪武”,差点呛到。

    手指着洪武,问道:“这是谁想出来的?”

    徐知常赶紧撇清干系,道:“此乃王世安的主意,说是我大宋在少宰的带领下,开疆拓土,重振汉家雄风,洪武二字十分贴切。”

    “又不是给我取年号,这不是胡闹么,如今天下文人心怀惴惴,本就害怕重演五代旧事,为图早日安定,就别刺激他们了。”

    仔细想了一下,赵佶如果继续干,下一个年号应该就是宣和。不如干脆就叫宣和好了,反正他绝对相信赵佶、蔡京这些人文学素养,他们想出来的差不到哪里去,比自己这个状元强多了。

    杨霖沉吟道:“就叫宣和元年吧!”

章节目录

大宋第一状元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日日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日日生并收藏大宋第一状元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