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在离京城比较近时,至少在大同府之前,保国公得做个态度,等到榆林镇那是天高皇帝远,想要拖延行军速度,什么理由找不到?

    这对于新军卫而言是好事。趁着在上战场的这段间隙时间,预估有三个月,他要将新军卫的士卒补充到位,并进行训练。

    新加入的韩瓒坐在最末尾,脑子有点发蒙。张相公这是算的什么数,什么叫做36个连?到底是多少人?

    张昭安排道:“现在,废掉左右营的编制。升庞大郎、王武为千户。你们各自下辖原来的四个连。等新兵到位后,再进行扩编。届时分别下辖9个连。”

    按照三三制的原则,一个营下辖三个连,一个团下辖三个营。他实际上是把千户作为团级单位。新军卫的目标是扩充为三个团,即一个师的编制。

    当然,新军卫满员的名额是5600人。一个连是140人,一个师27个连才3780人。

    所以,还有其他辅助兵种。新军卫这里要有侦察连,警卫连,工兵营,新兵营,后勤营等。

    “是,相公!”

    庞大郎和王武两人起身敬礼。

    张昭对他的两名干将点点头,做个手势让他们坐下,再道:“征兵工作,需要我们剩下的人来抓紧时间完成。老林,你什么想法?”

    战兵就是要保持战斗力。征兵自然要由后勤部门来做工作。

    林文宁苦笑一声,道:“相公,咱们路过的大小城镇不少,人烟稠密。但本地百姓对咱们不熟悉,谁敢跟咱们新军卫走啊?这事有点难啊。”

    他说的是明朝的一个痼疾。

    明朝的军队,很奇葩的有“客军”制度。客军在别处行军和土匪好不了多少。府县的文官,基本都是拒绝他们进城休息。本地百姓不信任他们,这还怎么募兵?

    新军卫的要求可是招募良家子,而不是招募土匪、流寇入伍。

章节目录

明帝国的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九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九悟并收藏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