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匠、机械工程师……无论什么人才,朱由栋的方山基地里都有,而且全部都是葡萄牙人。现在,连造船师都有!

    在21世纪的网络上,关于这个时代中国帆船和西式帆船的优劣,各派可以说是吵翻了天。而朱由栋是个对20世纪战列舰感兴趣的家伙,对帆船完全不了解。但是限于这个时代的种种限制,直接上蒸汽铁甲舰还不现实——比如说不锈钢、防锈漆技术不达标,铁甲舰在海里泡不了多久就会烂底漏水,故而风帆战舰是一个必须的过渡。所以,朱由栋发扬了一惯的土豪作风:大明自己的船工和聘请来的葡萄牙造船工程师,各自带领一群人,用相同的预算各自造一艘船出来试验、对比!

    从李国助等人再次前来南京报到后,整整一年多的时间,绝大部分都是耗在在造船以及各种相关试验上。中、葡两国匠师,徐光启等科学家,李国助颜思齐等海商以及朱由栋这个穿越者,都在此间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到了1608年的一月,大明未来的海军第一代新式风帆战舰终于在图纸上定型。之后太孙殿下将早就聚集起来的近一千名工匠齐齐发动,到了这一年的五月,第一批次十艘战舰建成投入使用。

    这一代战舰被命名为金陵级,船长50米,船体最宽处8.5米。水线下的水密舱之上,有三层船舱,两侧可以各放置20门十二磅火炮。船舱之上的甲板,艏楼被彻底砍掉,艉楼也被压制得又矮又短。

    甲板之上,是三根高达40米的桅杆,全部挂软帆。所用的布料是方山基地材料实验室提供的最新帆布,结实耐用,透水性好。在三根主桅之外,船首和船尾各有一扇斜帆。

    船身的腰线拉直,船尾也是方形。整个儿看起来,就是一个长方形的盒子。

    整条船标准排水量大约600吨,满载850吨,满载吃水4米。每船标准载员180人。在满帆并且风力充足的情况下,航速能够达到10节左右(18.52公里/小时)。

    作为试验品,这一代战舰总体是赶工出来的。按照葡萄牙造船匠师的估计,这第一批十艘战舰,顶天能在水里泡个半年。不过朱由栋不在乎:半年时间足够了。有了这半年时间,他就可以慢慢的挑选足够好的木料,慢慢的培养专业的造船工人。在冶金技术和船用蒸汽机技术大成之前,风帆战列舰这一块,大明至少要不落于人后。

    当然,朱由栋不知道的是,他和他的手下们通过各种科学规划、设计以及不断试错后弄出来的成品,已经无限接近英国人在十七世纪用来纵横四海的中型盖伦船了!

章节目录

全球战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混吃等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混吃等死并收藏全球战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