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将张华派来协助的十多人都收归己用,算是有了自己的班底。其中张琛头脑灵活,结交广泛,李松让他做了管家。

    按照李松的要求,张琛从洛阳城中找来了最好的铁匠,按照李松画的图样,打造出了几对马镫,拉来几匹马装上。

    经过凉州一战,大家都学会了骑马。现在试骑这有马镫的战马,都感觉非常不错。

    然后是找来工匠,按照李松的描述,做出了几个指南针。

    经过这些天来的反复筹划,针对鲜卑骑兵,李松已有完整的方略。这一天,他带着张琛、刘忠等人及写好的计划书求见卫瓘。

    卫瓘府邸,安北将军严询、定远侯马隆等众将正在一起商议军务。

    下人来报:安宁伯李松求见。

    卫瓘道:“快请。”对于李松,卫瓘其实并没有任何成见,而且对于他发明的火药也很赞赏。

    见到李松,卫瓘问道:“安宁伯,此次对阵鲜卑人,可否用火药助战?”

    李松说:“火药是用来攻城的,对于快速机动的骑兵恐怕用处不大。不过我已另有良策,今天特来与大人及各位将军商议。不知现下大人打算如何应对慕容廆?”

    卫瓘说:“唯有坚守,耐心等待战机。”

    卫瓘的考量也是有道理的。北方游牧民族军队基本上以骑兵为主,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人人天生会骑马,机动性很高,而且马上骑射的能力也很强。农耕民族只能以被动防守为主。

    这种情况也曾短暂改变过,西汉时期的卫青、霍去病主动出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但是这其中的一个背景是汉军武器装备的水平远超匈奴。经过几百年的征战,游牧民族的装备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中原王朝已经相差不大,这时马背民族骁勇善战的优势就充分体现出来。

    李松说:“皇上已经限期命我军讨伐慕容廆,一味坚守,若敌人暂时不来攻打,何日才能建功,不负皇上所托?为今之计,非得主动出击不可。”

    众人听了都大惊失色,严询说:“出战恐无获胜把握,能否全身而退都未可知。”

    基本上,自东汉窦宪出兵平定北匈奴、燕然勒功以来,中原王朝已经几乎没有主动进军草原、挥师戈壁了,甚至已经有些惧怕野战。

    李松自然了解大家的心理:“各位将军不必担忧,我已制作了马镫,可助我军征战。”

    于是命人拿出几对马镫来:“诸位请看,马镫可悬挂在马鞍两边充作脚踏,不仅上马时可用,征战时更是可让人坐稳,方便骑射。”

    众人大多行伍出身,马上征战多年,思虑一会就明白,这真是一个对骑兵非常有用的工具。

    李松说:“不如我们去校场看看马镫的效果。”

    众人也想看看实际情况,自然赞同。来到校场,李松请卫瓘找了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这边则选派刘忠出战,双方先以木剑来比划一番。

    老兵和刘忠各骑一匹战马,分别立于校场两端。当然,只有刘忠的战马有马镫。

    掌旗的小校一挥大旗,老兵和刘忠相向疾冲而来。

    两马快要相遇,老兵挥剑就砍,力道奇大,来势凶猛。刘忠低头躲过,电光火石之间,老兵已快马而过,露出后背,刘忠反手就是一剑,砍在老兵背上,震得老兵差点掉下马来。

    卫瓘及众将看得无不震惊,马镫的效果太明显了:有马镫的刘忠只要躲过第一击,就可以回身给对方致命一击。而对方由于没有马镫,在第一击后尚未稳住身形,因此根本没法做出任何防御动作,几乎难逃被攻击的命运。在战场上,这可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有了马镫,骑兵新手刘忠可以轻松打败身经百战的老兵。同理,晋朝骑兵如果装备了马镫,也肯定可以战胜鲜卑人。

    卫瓘高兴地对李松说:“安宁伯真乃奇才。今有马镫,何惧一战。我当禀明皇上,为我军8万骑兵皆打造此利器。”

    李松说:“马镫的作用还不止此。且让两人换上弓箭再比试一场。”

    于是老兵和刘忠各自手持弓箭,当然箭头是木质的。大旗一挥,再次冲向对方。老兵在接近刘忠前,先射出一箭,差点射中刘忠。两马相交,刘忠反身就是一箭,稳稳地射出,不过也没射中。

    一旁的众将都看得明白,虽然没射中,但是老兵明显只有被动挨打的份,没有马镫的骑兵是很难向身后射箭的。

    李松说:“虽然反身射箭并不容易射中,但如果我军被优势敌兵追击时,可全体向后漫天放箭,必能阻杀敌人。”

    众人点头称是,都在自动脑补一个画面:鲜卑骑兵正凶猛地追逐着晋朝骑兵,眼看就要来一场大屠杀,突然天空飞来绵绵箭雨,鲜卑骑兵纷纷倒下,那画风简直不要太美。

    李松忽然想到:一个小小的马镫就能如此厉害,甚至改变战局,为什么历史上过了上千年才发明出来呢?那么多骑马的人,应该很容易就想到要做这么个用具啊?

    不过,转念一想,正所谓“会者不难”,做出来了人人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梭在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松岩之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松岩之上并收藏穿梭在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