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公主这几天在生闷气。

    李松事先完全没跟她透露要出征的年头,然后突然在朝堂之上就定下了要出发。前2次李松出征时,还没跟公主成婚呢;但这第3次出征,可是切切实实地让公主感受到了即将离别的痛苦。

    跟公主结婚已经1年了,可以说是琴瑟和谐。两人朝夕相处,除了那次李松说找师父“取药”,分开了10天外,再没分离。如今李松又要领兵出发,会不会有危险?多久能回来?都是她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在公主看来,最主要的是:你想去哪里,至少要先跟我说吧。一点都不透露,就在朝廷上定下来了,改都不能改了。

    小夫妻俩头一次打起了冷战。

    李松也是满腹委屈。当初跟张华、卫瓘商议时,还只是一个初步设想。这么重大的一个决策,涉及到派兵,想着朝堂之上怎么也得讨论一阵子,结果如何,还在未定之数,谁知道第二天就决定了。

    他可能是有点低估自己的能量了。连续几次重大成功,让大家都对他有点深信不疑,连皇上都不怎么质疑他的计划。所有人都相信他下一次也一定能行,而且一定会有很好的结果。

    当然,茶卡盐湖所展现出的巨大经济价值,应该也是促使朝廷这么快做出决定的因素之一。

    然而这种充分信任,让他既充满了荣誉感,又感到压力很大。这是一把双刃剑,顺利时各种资源向他倾斜;一旦出现失误,信任又会很快褪去。

    他本想等朝堂上讨论得有点眉目后再跟公主说。谁知这么快就定下来了,让他没来得及跟公主商量。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已经所剩不多,公主也开始珍惜跟李松相处的日子,两人和好了。

    公元282年3月,李松出发的日子到了。

    李松叮嘱着张琛:阳春3月了,再过些日子,就找张华大人要一些种子,跟去年一样,把那3亩地都种上吧。张琛点头。

    李松接着说:“要是公主喜欢种地,你们就还带着她去吧。别让她累着就行。”

    “侯爷放心。”张琛、刘忠一起答道。

    然而公主却一脸疲倦,直打呵欠,并没有表现出兴奋。

    李松暗想:公主今天怎么了?她不是一直很期盼再次种地吗?还说今年要把收成多留些,给宫里送些去,自己也要留够。

    来不及细想,有小校前来催促该出发了。李松翻身上马,对公主说:“我最多几个月就能回来,公主放心,在家好好的。”

    公主挥挥手说:“夫君路上小心。”忽然一幅要呕吐的样子。

    李松着急道:“公主你怎么啦?”

    公主说:“没什么,可能是昨晚有点受凉。”

    李松本来想给公主诊断一下的,但时间紧急,不能让晋军将士都等着他一个人啊。

    “张琛,你去找太医令,给公主看看。”

    “明白,侯爷,我马上去。”张琛回答。

    李松有些不放心地出发了。

    一路晓行夜宿,10多天后,1000晋军将士和500盐丁来到了西平郡。李松打算在此修整两天。

    西平郡太守严舒前来迎接,安排大队人马安营扎寨,将李松、马隆引进驿站休息。

    三人落座,李松问道:“严大人,你知道此处往西有一个青海湖吗?”

    严舒说:“我是听附近的羌人说过有一个大湖,不过没去过,怎么这湖的名字是叫青海湖吗?”

    李松心想:看来历史记载没有错,后世从北魏开始才有青海这个名字,所以现在的本地太守不知道青海湖之名,很正常。

    李松说:“我以后当上奏朝廷,为此湖命名。不过,青海湖往西,还有盐湖,出产大量食盐,严大人可曾听说过此事?”

    严舒有些诧异:“产盐一事,从未听说。”

    李松又问:“我与马隆将军不日将向西寻找盐湖,如果生产出食盐,太守这里可否代为销售?产量可是很大的!”

    严舒喜上眉梢:“此地距离大海很远,食盐稀缺。如果有盐,自是不愁销路,有多少要多少。就算这里卖不完,转往凉州、秦州发售,也绝对没有问题。”

    因为晋朝承袭汉武帝以来的规矩,食盐由国家专卖,所以李松只能找严舒卖盐。卖多少钱倒不重要,主要是想试试水,看看这挖出来的湖盐到底能不能卖掉。

    商议已定,严舒告辞。

    晚上,李松给张华写了封信,告知已到达西平郡,很快将出发前往茶卡盐湖。

    这一路上,李松都惦记着公主的情况,公主的身体现在应该没问题吧?那3亩地开始播种了吗?他于是写了封家信,托驿站将两封信一起捎回洛阳。

    后天就要出发了,不知道啥时候能收到公主的回信呢。往西一走就是600里,即使公主回信,等到达他手里也不知道要到何时。

    这时候,李松不由得想起后世杜甫《春望》中的名句:家书抵万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梭在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松岩之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松岩之上并收藏穿梭在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