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84年8月底,《诗词》期刊第六期发行了。现在期刊由编辑组负责审稿,李松基本不用管什么了,只需每期送去一两首诗词即可,但这却是期刊的“票房保证”,众人瞩目的对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期刊的发行量有所扩大,已经达到了800份,很多郡县的读书人都开始订阅。期刊的盈利状况也很好。

    国子学的特别班开学1个月了,学生们经过大量的练习,算术运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在国子学附近还有算学,学的是传统的算筹。李松安排了一次比试,同样的多位数加减法,初级班的学生都可以胜过学习算筹多年的算学学生。至于多位数乘除法,中级班的学生更是遥遥领先。

    特别班由此名声大噪,以至于很多算学的学生都经常跑到这边来听课。

    为了提高大家对算术的兴趣,李松决定上一次公开课,讲点有趣的内容,让初级班、中级班的学生一起上课,也欢迎外面的人来听一听。

    这一天,教室里坐满了人。李松开始讲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他从小时候起就久久难忘。

    话说,有一位著名学者,名叫“高斯”,从小就非常聪明。

    高斯9岁那年,算术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1+2+3+......+100=?

    这道题对于9岁左右的学生来说,可是一道难题,不少人立即开始急急忙忙地计算了。

    李松暂停讲故事,问他的学生们:“大家也来说说,这道题该怎么计算?”

    只见很多学生也是开始在纸上累加起来,不一会就算得头疼不已。

    李松注意到,只有张舆坐在那里没动,似乎若有所思。

    李松问道:“张舆,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张舆说:“老师,我感觉这么一个个地加是肯定不行的,计算量太大,而且只要有一步算错,就会全错。但是具体怎么计算,我也没有啥好办法。”

    李松心想:能觉察到这一点,就已经比一般人强一些了。他又望向站在一旁的郑凡,郑凡也是摇摇头。

    李松拍了拍手:“好了,拿笔的同学把笔放下,不要计算了,这道题不是这么个解法。”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且听李松如何破解这道难题。

    李松说:“正当高斯的同学都在紧张计算的时候,高斯想了一个好办法,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

    轻松解决?所有人都露出惊异的表情。

    李松说:“高斯发现了一个规律,这100个数,前后两两配对,1+100=101,2+99=101,......,50+51=101,这样总共是50个101。”

    李松问大家:“101乘以50是多少?”

    中级班的同学对于这种简单的乘法已经烂熟于心,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5050。”

    李松说:“对,从1连加到100,结果是5050。这就是高斯想到的办法。”

    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为这天才的方法所震动。

    其实李松小时候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又何尝不是如此。

    从小到大,只有两个人让李松“惊为天人”,一个是参加“明星真人跳水节目”的素颜女神章莉,另一个就是高斯。

    虽然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这道题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问题,套用公式即可;但是在一个小学生的世界里,对于想出这个方法的牛人,也是可以用上“惊为天人”这个词的。

    半晌,郑凡打破沉寂说:“高斯的方法确实精妙。”他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解题方法,听完之后,佩服之至。

    张舆说:“这位高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氏,家住何方?”

    见张舆称高斯为“高先生”,李松也有点忍俊不禁:“高斯早已不在人世了。”

    张舆一脸失望的表情,他已经成了高斯的“粉丝”,很想见见这位偶像,谁知已经辞世。

    这位天才,就是历史上的德国科学家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1855),后来在数学、物理、天文等学科都颇有建树。

    李松的此次公开课很成功,学生们对数学的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数学世界的大门已经向学生们敞开,里面有无数奇异的风景,在等待着学生们去寻访。

    有几个旁听的算学学生,不久就来找李松,要求转学到特别班。

    而班上的学生们回到家里,自然也会向父母长辈谈起这个传奇故事。在还没有等差数列概念的时代,高斯的方法无疑是具有震撼力的。

    有些大臣回想起,几个月前皇上曾说:安宁侯正是从小学习算术,才能有今日的成就,这算术可比四书五经有用多了!皇上还要求大臣们将家中嫡长子以外的年轻子孙,选派一些到安宁侯那里学习算术。

    当时很多人还是有疑虑,没有报名。但是过了这一段时间后,他们开始考虑了。

    这个时代,虽然大部分人看重四书五经,但也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梭在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松岩之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松岩之上并收藏穿梭在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