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发务丸之乱平息,卫瓘立即快马向朝廷报捷。与此同时,李松开始想家,已是归心似箭。

    时间到了公元285年农历12月的中旬,春节将至。李松决定向卫瓘辞行,争取在月底返回洛阳。

    卫瓘说:“安宁侯何不就在此地过年,年后再和我们一起回洛阳呢?记得上次平定慕容廆后,班师的路上我们聊得很有趣啊。”

    李松想不到,60多岁高龄的卫瓘还记得5年前的往事。那时,他一路上跟卫瓘聊三国人物,还可以就很多历史事件向卫瓘求证,的确是一件趣事。

    但是现在他没有这个心情了:“我倒是想和大人一起,风风光光地回洛阳。可是公主就要生孩子了,我得赶回去照顾。”

    卫瓘恍然大悟:“这样啊,那我就不好再留你了,你赶紧回去吧。”

    从卫瓘那里出来,李松又向马隆辞行。

    马隆有点依依不舍:“这就要回去了吗?我明天去送送你吧。”

    李松也有些伤感:“今日一别,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相见。”

    马隆说:“在你走之前,能不能见一见严舒?”

    李松说:“见他做什么?”

    马隆说:“他一直说要见咱们两个。我本来不想见,但是想到3年前刚到茶卡盐湖时,最开始生产的盐都是通过他卖掉的,也算是帮了咱们的忙,所以就去见了他一次。他还说想见见你。”

    李松说:“既然你已经代表我们两个见过他了,我就不必再去了。他情况怎么样?”

    马隆说:“严舒一直被鲜卑人关在凉州大牢里,收复凉州后,卫瓘大人就将他软禁在驿馆,等候朝廷处置。他已经看到了朝廷的诏告,知道自己罪行败露,不会有好结果了。”

    李松说:“早知道今日,以前干什么去了?”

    马隆说:“严舒说,他很后悔当这个刺史。凉州太穷了,随便收点钱,竟然会引起叛乱,早知道这样,他还不如留在西平郡,钱来得容易,还不会有什么问题。”

    李松气愤地说:“他竟然这么说啊!在西平郡时,他的贪欲被全国百姓分摊了,所以看起来关系不大;而到了凉州,他拿走的可是人家的活命钱,当然会招来大麻烦。”

    马隆说:“严舒还说我聪明,留在青海郡哪也不去。他现在才发现,西平郡是他呆过的最好的地方,可惜明白得太晚了。”

    李松说:“严舒如果不走,肯定会死在西平郡的。”

    马隆愕然:“怎么会死呢?”

    李松说:“被全国百姓骂死啊。”

    马隆这才明白过来,顿时哈哈大笑。

    马隆说:“严舒求我看在以前的交情上,帮他向朝廷请求开恩。找你估计也是这个意思。”

    李松说:“这事我帮不了他。你跟他说,把知道的事情都告诉刑部,也许还能留一命。”

    马隆点点头。

    次日,马隆送别李松。

    李松说:“卫瓘大人年后也要回洛阳了,这凉州的担子,你必须担起来啊。”

    马隆说:“4月那次宴席上,我不是跟你说过了?我对于升职没有太大兴趣,只想过几天好日子。你何必为难我呢?”

    李松说:“你可别被严舒的话影响啊。凉州这地方太重要了,5年来就出现了2次叛乱,而且都耗费了国家大量人力物力才平定。如果再派个不称职的刺史来,那真不敢想会是什么结果。所以这个刺史你非当不可,我回去就跟张华大人说。”

    马隆说:“可是,如果我到凉州上任,青海郡那边,如果派个别的人来当太守,我那点家当......”

    李松心说:马隆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他有些无奈,只好说:“不就是你和部下开发的小盐湖吗?那我举荐金坤当青海郡太守,你放心了吧?”

    幸好金坤是个人才,担任青海郡太守非常合适,要不然,李松肯定不会仅仅因为马隆的原因就去举荐。

    马隆这才高兴地说:“那就太谢谢你啦。这个凉州刺史,我就勉为其难吧。”

    见马隆终于答应下来,李松才放心了。

    此时,马隆想起了一件事:“这次从青海湖到张掖的线路发挥了很大作用,我想把它修成一条水泥马路。”

    李松说:“那可得不少钱啊,朝廷一时再没有钱修路了。”

    马隆说:“不必朝廷出钱,青海郡就出得起。”

    李松说:“这条马路估计又得几百万两银子,青海郡哪有这么多钱?”

    马隆说:“你不知道,最近金坤给我来了封信,说自从水泥马路重新开通后,食盐的销售量是以前的3倍多,虽然盐价也降了不少,但是盐税还是翻倍了,青海郡留下的资金也更多了,再加上羊毛制品的税收、驿站赚的钱,还是有条件修马路的。”

    李松说:“可是这些钱都是一年一年慢慢收上来的啊,一时哪有几百万两?”

    马隆说:“可以找批发商们和盐商们借啊,以后每年加利息还的,他们不敢不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梭在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松岩之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松岩之上并收藏穿梭在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