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说:“这两个厂现在成了烫手山芋,我看干脆把它们卖给私人算了。”

    束皙提醒说:“侯爷要慎重啊,厂里有不少人是朝中大人们的亲友。”

    李松心想:这件事确实需要妥善解决,不过,现世界里对于这种情况已经有成熟的办法,那就是给员工发补偿金。到时可以参考这个办法。

    次日,李松上奏:由于教具厂和造纸厂连续亏损,请求将这两个厂卖掉,以减轻朝廷的负担。

    朝堂上顿时开了锅。很多大臣都有亲友在这两个厂里工作,薪水稳定,日子过得很滋润。如果把厂子卖掉,那么亲友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御史陆风也有亲戚在教具厂工作,他说:“安宁侯想过没有?这下要砸掉多少人的饭碗啊。”

    李松说:“如果是朝廷官员,自然应该发给俸禄;可是这些人并非朝廷官员,朝廷没有义务一直养着他们吧?”

    御史陈煦说:“可是很多人都已经在厂里干了快两年,不能就这样扔下不管吧?”

    听说两个厂天天都在亏钱,皇上也是很心痛,当即就想同意李松的提议。但是看到这么多人反对,又不得不考虑一下大家的意见。

    于是皇上对李松说:“既然两个厂子每天都让朝廷亏钱,卖掉是应该的,但是一定要把厂里的人都安置好。”

    李松无奈地说:“那就从盐税里拿一笔钱出来,作为补偿吧。”

    见皇上都发话了,大家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尽量给自己的亲友争取一个好的补偿。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确定:每个人都将补发半年的薪水。大家这才表示满意。

    虽然每个人补发的钱不算多,但由于两个厂的人数实在太多,总体上还是用去了一大笔钱。好在今年以来盐税大增,完全有能力支付这笔钱。要是按照大晋原本的财政收入,将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李松心想:幸好这些人工作的时间都还不长。要是工作了好几年,甚至像现世界里那样,在一个单位里工作了几十年的情况,这些大臣肯定会提出天价补偿金的,那可就真的负担不起了。

    回到工部后,李松让人从户部领来补偿金,然后给两个厂的人都发放下去,让他们从此自谋生路。随后命人张贴告示:将教具厂、造纸厂拍卖,价高者得。

    由于不用负担原来人员的费用,所以两个厂很快就卖出去了,朝廷也多少回收了一些资金。

    这件事总算较好地解决了,但是李松却在反思:以后,到底哪些事是朝廷应该出面做的,哪些则是不应该做的?

    经过一番思索,他最终从现世界的做法里得到了启示,那就是:抓大放小。

    像盐业,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行业,不仅事关民生,而且利润丰厚,是朝廷的经济支柱,当然必须由朝廷来掌控;而修路建桥这样的大事,民间资本难以独自支撑,也应该是由朝廷来牵头。至于教具、造纸这些普通的事情,还是交给民间资本比较好。

    由此,他又想到了一个大问题:培育民间资本,推进资本主义的萌芽。

    以前学过的历史教科书中提到:明朝中叶,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要是按照原本的历史,那将是1000多年以后的事了,李松显然不能等下去。

    这个时代的封建势力太强大,单靠他一个人,实在无力改变整个社会面貌。所以,唯有扶持民间资本,尽早推动资本主义的萌芽,才能与之抗衡。

    石氏兄弟的羊毛纺织品生意应该算是一个成功的起步吧,自己也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了。今后像这样的民间资本越多越好。

    想到这里,他立刻起草了一份公文,印刷了很多份,让人送到各地衙门。

    公文中提到了两件事:一是以后各地要用的粉笔,由各地自行采购;二是公布了造纸术的技术机密,以后凡是想投身造纸行业的人,都可以照此方法进行生产。

    这份公文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大晋的郡县很多,对粉笔和纸张的需求都很大,各地迅速涌现出一批生产教具和纸张的作坊。

    后来,李松又提出了不少项目,只要不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项目,都尽量对民间资本开放。由此,各地的作坊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有的作坊在取得初步的成功后,逐渐扩大规模,雇用了越来越多的工人。正如李松所期望的,资本主义真的开始在这些作坊里萌芽。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公元286年3月下旬。李松上任10天了,这一天,他想起年前从凉州赶回来时,曾经路过洛河支流上的那座石拱桥。

    石拱桥屹立在那里,说明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质量不错,浇筑的混凝土桥墩,完全可以抵挡夏季洪峰。他记得当时就曾考虑过,趁着黄河枯水期,是不是也可以立起混凝土桥墩,然后修建石拱桥?

    不过,要修桥,先得看看黄河的水有多深。如果水太深的话,按照现在的技术条件,就暂时还不能修桥。

    于是,李松在祖逖和士兵们的陪同下,来到洛阳北面的孟津渡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梭在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松岩之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松岩之上并收藏穿梭在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