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给出的这个数字,简直太出乎张铁匠预料了。6万两银子!他以前是绝对不敢想象的。即使是现在,凭生产弹簧能否挣到这么多钱,也很难说。

    其实,张铁匠一开始听李松说要买股权,就有些疑心:工部是不是想吞并他的作坊。等听到李松的报价,才确信工部是真的有诚意买下,而不是乘人之危。

    张铁匠心想:马上就能拿到一大笔钱,以后又有工部做后盾,这个买卖实在没有理由拒绝,于是同意了。不过他没有忘记今天来的目的:“小儿不懂事,欠下巨额赌债,尚被关在大牢中......”

    李松说:“这件事,我会去问问洛阳县令的,你就等消息吧。”

    张铁匠这才放心地离开了。

    然而,当李松向束皙、潘岳提起,要花6万两银子购买股权时,却遭到了两位侍郎的强烈质疑。

    束皙说:“尚书大人,古往今来,从没听说哪个朝廷一下子给一个工匠这么多钱的。大人此举,肯定会引起非议的。”

    李松问:“那我问你们,工部出的这6万两银子,最后能否收回?”

    刘铁匠的作坊生意火爆,大家有目共睹。两位侍郎迟疑了一下,潘岳说:“看目前的情况,应该可以收回吧,但是需要很长时间。”

    李松说:“对啊,既然你们觉得可以收回,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束皙说:“可是万一不能收回怎么办?”

    李松明白两位侍郎的顾虑:他们从没见过这种情况,怕承担责任。再说,古人又没有风险投资的概念,对于这种砸下重金购买先进技术的做法,一时确实不容易理解和接受。

    李松说:“好吧,那就由我来上奏朝廷,如果5年内不能收回这6万两银子,亏损的部分由我来赔偿。几万两银子的事,我还承担得起。如果收回了,我也不会要求分得1两银子。这样可以了吧?”

    其实,这笔收购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如果5年内有人也研究出了拉丝工艺,那就有可能收不回这笔钱。不过,在李松看来,这种可能性并不大。连他这个现代人,一时都猜不透刘铁匠是怎么做出这种优质弹簧的,古人就更不容易猜到了。

    事实上,华夏历史上经常会冒出些划时代的科技,最为著名的就是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了。地动仪可以在地震发生后,测定出地震的方位,而欧洲直到1000多年后才发明出类似的仪器。可惜的是,东汉政府并不重视这个仪器,加之随后经历了汉末、三国时期的战乱,这一珍贵的仪器失传了。

    所以,历史上经常会出现个别人掌握了特别先进的科技,这并不奇怪。这个刘铁匠很可能就掌握了远超他人的工艺,在他身上投下巨资,看似有风险,但收益也可能很高。在现世界里,这种风险投资司空见惯,只是古人没见过而已。

    两位侍郎见李松愿意为这6万两银子兜底,那么工部就没啥风险了,也就不再说什么。

    其实李松这么做,并不只是为了刘铁匠,他是想通过这件事形成一种模式,让有手艺的工匠们都成为“小母鸡”,由工部这个“老母鸡”将他们保护在羽翼之下,不然这些“小母鸡”会很容易受到伤害的。在他的职权范围内,只能做这么多了。

    次日,李松去找洛阳县令曹摅。一见面,李松就说:“曹大人,我今天来这里,是为了我工部张铁匠的事。”

    曹摅自然知道李松想问什么,说道:“张铁匠之子,欠下巨额赌债,有借条为证。所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下官也只能依法办事了。”

    李松笑了笑:“据我所知,张铁匠之子忠厚老实,以前从不赌博,为何最近突然欠下如此多的赌债,还不是因为有人看到张铁匠的作坊发财了,想打作坊的主意。”

    曹摅说:“这个下官无从猜测,只能依据事实断案,张铁匠必须为其子归还赌债。”

    李松知道跟这位曹县令讲理也没多大用,只好说道:“可是这作坊如今已经被工部收购了,工部是大股东,张铁匠只是小股东啊。”

    曹摅听得一愣:“有这等事?”

    李松说:“这还能有假?另外不妨跟曹大人说一声,工部正在为皇上打造一辆四轮马车,全靠张铁匠的作坊供应弹簧。要是让张铁匠为了其子的事情分神,影响了为皇上打造马车,这后果嘛......”

    曹摅连忙说:“不敢。这个赌债,其实就是陆澄搞的名堂,我去跟他说说,让他不要逼得太紧。”

    李松说:“这个陆澄是什么人?”

    曹摅说:“陆澄就是御史陆风的大公子。”

    李松心说:竟然是他?这个陆风,每次弹劾别人时,都是理直气壮,好像就他最正直清廉。如今他儿子却做出这种敲诈勒索的事情来,我就不信他完全不知情。

    李松说:“那就请曹大人居中调停一下吧。”

    过了两天,张铁匠兴高采烈地来找李松:“大人,我儿子放出来了。”

    李松说:“债主肯让步了?”

    张铁匠说:“是的。昨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梭在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松岩之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松岩之上并收藏穿梭在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