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7月的中旬,在洛阳到长安的水泥马路开通前夕,李松去了一趟石崇家。

    一见面,李松就说:“我们已经见过好几次,算是熟人了,就不用再搞美女劝酒那一套了吧?”

    石崇笑笑说:“好吧。安宁侯这次来,一定是有要紧事,就请直说吧。”

    李松说:“到长安的水泥马路就要开通了。几个月前,在选定线路时,朝廷就已经从沿线地主手里购买了3成的土地,准备用于进行商业开发。”

    李松透露的这条消息,立刻引起了石崇的兴趣。去年洛阳到渑池的马路开通后,沿线建起了很多饭馆、客栈,生意不错。石崇本来就有很多产业,如果能在新修的马路边占据一席之地,那就可以顺势扩大自己的产业规模。

    李松说:“这条马路能建起来,多亏了你和其他人投资的200万两银子。虽然有马路收费作为保障,但是可能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回本。所以工部考虑,这些马路边的土地,可以优先租给你们这些投资者,你们有意向吗?”

    石崇说:“马路边的土地可是很抢手的,我们当然要租啊。”

    李松说:“那好,工部打算拿出一半的土地,让你们来挑选,租金也可以适当低一些。”

    石崇说:“这条件定得也太优惠了吧?你就不怕我们把位置好的地都抢去了?”

    李松说:“你们冒着风险投资修马路,朝廷理应让你们有回报。不过,这些土地,也不搞平均分配,必须是出资多的人,才能租用更多的地;出资少的,租用的土地也少。不知道这200万两银子,你们是怎么出资的?”

    石崇说:“当初,我请来王恺他们几个,请他们喝酒,好说歹说,连美人都斩了几个了。”

    听到这里,李松微微一笑:“又是搞极限施压的那一套。为了筹集这笔钱,你也是够拼的了。”

    石崇有些尴尬地说:“是啊。可就算我都使出了大招,这些人还是害怕投资了难以回本,6个人一共才拿出了20万两银子。没办法,剩下的180万两,只好由我来承担了。”

    李松说:“要是这样的话,这次优惠提供的土地,就大部分归你了。”

    石崇说:“那就多谢安宁侯了。”

    李松说:“请你和王恺他们过两天来一趟工部,选定要租的土地。”

    石崇说:“好。”

    李松走后,石崇请来了王恺等人,说明了情况。

    王恺听得一愣:“渑池到长安,这么长的线路,可以让我们优先选择路边的土地?”

    石崇不客气地说:“不是我们,是我先选,剩下的再由你们来选。”

    王恺生气地说:“为什么?”

    石崇说:“谁叫你们6个人加起来才出了那么点钱呢?出钱多的先选,是这个道理吧?”

    王恺和其他5个人无不懊悔:原来出资修马路还有这个好处啊,早知道就多出点钱了。

    他们都是生意场上的老手,深知光靠收费当然回本慢,可是在马路边做生意,那可是很赚钱的,完全可以弥补回本慢的缺憾啊。

    这时,老辣的王恺忽然起了疑心:“你是不是早就知道,出资后还有优先租用土地这个好处?要不然你怎么会出那么多钱?要是这样,你做人可就有些不地道啊,把我们都蒙在鼓里了。”

    另外5个人也附和:“是啊,早就觉得你愿意出那么多钱有点不对劲,原来是有事瞒着我们。”

    石崇说:“天地良心,上午安宁侯才刚来过这里,告诉了我这个情况。这不,他刚走,我就请你们过来,又把情况告诉了你们。”

    见众人仍然是一副不相信的样子,石崇只好说:“安宁侯说了,过两天让我们去工部选地。你们要是不相信我,到时候直接问安宁侯,看我有没有故意欺瞒你们。”

    众人这才感觉,也许石崇真的是刚得到消息。

    王恺感叹:“要是果真如此,只能说你真是太有眼光了,难怪你做生意总是比我们强很多。”

    两天后,石崇、王恺等人来到工部,李松、束皙热情接待了他们。这些人可是工部的财神爷啊,李松、束皙自然不敢怠慢。

    束皙拿出一张地图,以及沿线土地的地契给他们看。

    王恺等人看得眼睛都直了,正准备选择土地,没想到石崇一把都接了过去,说:“你们先别忙,等我看完了再说。”

    王恺生气地瞪着石崇,却没有办法。

    石崇仔细翻看着地契,连连赞叹:“这个地方我知道,经常路过,在此处建个饭馆是最好的,肯定有很多人会停下来吃饭。”

    “这个地方距离位于长安和洛阳的正中间,要是出发晚了,到这里肯定就要歇歇脚了,开个客栈一定生意不错。”

    石崇左挑右选,定下了不少位置。

    王恺等人对沿线的情况也很熟悉,一听石崇定下的地方,就知道全都是很好的地点,不由得心在滴血,只盼着石崇快点选完,好让他们也选择一下。

    终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梭在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松岩之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松岩之上并收藏穿梭在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