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松的提议,皇上深表赞同:“言之有理,就这么办。”于是派人唤太子前来。

    太子过来,见礼已毕,皇上说:“黄河下游决堤,灾民无数。虽然最近户部暂时把他们安置好了,但是以后怎么办,朝廷该拿个主意了。太子说说看,该如何处置?”

    太子抓耳挠腮,半天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皇上见太子拿不出主意,就将和峤的奏折给太子看看,供他参考。

    和峤在奏折上呈请发给灾民种子、另外安置土地种植、每人发给一定安置资金等事项。太子看过之后连声说:“好好好,就照这个办。”

    皇上说:“你就知道说好好好,怎么不去了解一下,到底需要多少种子、多少田地、多少资金,怎么筹集?这些都不搞清楚,怎么安置灾民?”

    太子顿时蔫了。

    皇上怒道:“他日你若登上皇位,如此稀里糊涂,还不知道要让多少人饿肚子,说不定会激起民变,大晋江山危矣。”

    看到皇上发火,太子也感觉到苗头不对,被逼到墙角的他急中生智,回了两句:“儿臣从没办理过这些事情,当然不清楚啦。”

    太子这句话倒也在理,皇上想了想,对身边的太监耳语了几句,太监点点头出去了。

    过了一会,太监拿着几份奏折回来了。皇上说:“那你看看这几份以前的奏折,说说你的看法。”

    太子接过奏折,看了好一会,仍然答不上来。

    皇上问:“这些奏折,你还是不清楚么?”

    太子故技重施:“儿臣以前从未见过这几份奏折,当然答不上来。”

    皇上说:“你再仔细看看,你确定从未见过这些奏折?”

    太子说:“儿臣能确定。”

    皇上再也忍不住怒火了:“这就是3年前给你看过的奏折,你当时还批复了的,今日竟敢说从未看过?”

    太子听了大惊失色:“这是我3年前看过的奏折?”

    一旁的太监说:“是啊太子爷,这奏折还是皇上命老奴送过去的呢,绝对不会记错。再说,这里还有您的批复呢。”说着又拿出当年太子的亲笔批复,给太子看。

    太子这才明白这些奏折早已看过,只得硬着头皮答道:“时间太久了,儿臣记不清了。”

    皇上说:“才3年而已,你竟然能忘光?你说说,这个批复到底是不是你写的?”

    太子有点着慌:这下要把贾南风给牵扯出来,他还是有些怕这个凶狠的女人。

    见太子迟疑不语,皇上吼道:“还不从实招来,要是胆敢撒谎,就以欺君之罪论处。”

    欺君之罪意味着什么,谁都清楚。太子虽然愚笨一些,也知道这回可不是闹着玩的。他再也掩饰不下去了,只得承认:“这是太子妃命人先写好批复,儿臣照着抄写了一遍。”

    至此真相大白,皇上说:“原来你只是抄了一遍啊,估计这些内容你也没认真看,难怪今天还是答不上来。”

    太子说:“请父皇恕罪。”

    皇上有气无力地挥挥手:“朕今日也不想责备你什么,你先退下吧。”

    太子本以为会遭遇一阵暴风骤雨,没想到就这么放他过去了,既感到意外,又庆幸逃过了一劫,连忙离开了。

    只有李松知道,皇上这回真的是伤心透了。但凡皇上对太子还抱有一些希望,肯定会把太子痛骂一顿的。只有对太子极度失望,才会懒得再说什么。

    太子走后,皇上恨恨地说:“原来都是贾南风在背后搞的名堂,蒙蔽了朕。”

    这是,皇上突然想起了李松上次说过的话,顿时有些警惕:“朕记得你上次说过,太子妃心胸狭隘,若成了皇后,恐非大晋之福。你是不是因为对太子妃不满,所以连带着对太子也不满,想让别的皇子登基?”

    李松连忙摆手:“臣绝无此意。公主一向宅心仁厚,父皇应该再清楚不过。最近更是医治了很多大臣的女眷和小孩,医者仁心,为人称道。太子妃连公主都不放过,多次刁难,其为人可想而知。将来如果做了皇后,还能容得下谁啊?”

    皇上说:“你的话也有道理。太子本来就愚笨,偏偏又给他立了个这样的太子妃,当初确实欠妥啊。”

    李松心说:你知道就好。要是这个贾南风能跟当今的杨皇后一样贤德,情况可能还没那么糟糕。偏偏贾南风是个狠角色,愚笨的太子登基,刚好任由贾南风摆布,以至于大晋才建立区区20多年,就开始走向崩溃。

    皇上说:“可是太子乃嫡长子,理当继承皇位。如果另立别的皇子,那就是废长立幼,朝中大臣肯定有不少人反对,皇后那里也不会同意。”

    李松知道皇上说的是实情。古代社会注重礼法,普遍认为:废长立幼,国之不祥。

    虽然历史上一直有人呼吁:立嗣不应该立长,而应该立贤。可是什么是“贤”,那真是各有各的说法,具体操作起来缺乏标准。况且“贤”是可以装出来的,比如后世的隋炀帝杨广,在登基之前装得够“贤”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梭在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松岩之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松岩之上并收藏穿梭在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