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宫中出来,李松立刻来到国子学。

    郑凡前来迎接:“侯爷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

    李松说:“真是抱歉,最近工部的事情很多,直到今天才有空到你这里来看看。”

    郑凡说:“工部本就是干实事的地方,再说侯爷一贯注重实际,所以我能想象得出,侯爷一定很忙碌。”

    李松说:“不管多忙,我都一直惦记着这里呢,大晋的将来要靠你们了。对了,这里的情况怎么样?”

    郑凡说:“8月初的时候,特别班又重新开学了,今年新招收了40名学生,分成了2个班。”

    李松问:“现在共有多少学生?”

    郑凡说:“160人吧,分成了8个班,每个班20个人。”

    李松心说:每班20人还是不错的,方便老师对学生进行管理。现世界里,一个班上经常有四五十人的情况,规模就有些偏大了,老师会有些照顾不过来。

    李松说:“给你提个建议。以后每年8月初新进的班,就编成一个年级,然后在一个年级内,再根据人数分班。比如今年新招收的,就编成一年级,到了明年就成了二年级。明年新招收的,又成了新的一年级。在一个年级内部再分班,比如一年级一班,一年级二班。”

    郑凡说:“这个主意不错,先前都是分成初级班、中级班,不如这个办法分得清楚。”

    李松说:“以前是集中招收了一大批学生,他们都是一起来的,所以不好划分年级,只能按照学习的程度来划分。以后就正规了,可以按年级划分了。”

    郑凡说:“好的。”

    李松说:“我今天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

    郑凡一听,就知道李松下面要说的非常重要,于是注意倾听。

    李松说:“皇上要将皇长孙送到这里来读书了,明天起就过来。”

    郑凡有点发愣:“皇长孙?那不是太子的长子,名叫......”

    李松知道郑凡有些忌讳提起皇长孙的名字,于是悄声说道:“对,就是司马遹。”

    郑凡点点头:“明白了。只是,皇长孙来这里读书,该怎么安排为好?”

    李松说:“皇上知道这里学生多,有些不放心皇长孙的安危,所以我已经答应皇上,给皇长孙单独开个班,你亲自来教,让张舆、卫璪、卫玠等几个人陪读,再加上有侍卫在旁,可以放心了。”

    郑凡说:“我该教些什么内容?”

    李松说:“我估计皇长孙只学了些四书五经,字典肯定没用过,你教一下他;还有我们这里的算术也肯定没学过,也需要慢慢教给他。”

    郑凡说:“这倒是没问题,可是张舆他们几个人都已经学过这些内容了啊?”

    李松说:“那就让他们再重新学一遍呗。你要让他们表现得像是还没有学过,也是从头学起,不要让皇长孙觉得自己落后了,明白吗?”

    郑凡有些不解:“侯爷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

    在这京城,皇上的一举一动都为大家所瞩目,所以对于这个皇长孙,郑凡也有所了解。他当然知道,皇上对于司马遹寄予厚望,但是京城中的“消息灵通人士”却普遍并不看好这个皇长孙。

    因为按照礼法,皇后所生的儿子地位最高,有继承皇位的优先权;如果皇后无子,才考虑由长子即位。

    说来也巧,这些年来,太子妃贾南风已经连生了4个女儿了,就是没有儿子,所以司马遹作为太子的长子,确实还保留着将来即位的希望。但是,一旦贾南风生下儿子,以她众所周知的性格,肯定会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没有司马遹什么事。

    所以,司马遹的地位可以说很不稳固,随时可能失去继承皇位的机会。虽说当今皇上很喜欢这个皇长孙,但是等到太子即位,一切可都是贾南风说了算的。

    正因为如此,郑凡对于李松如此卖力地为皇长孙安排一切,感到颇为不解。

    郑凡的想法,李松也能猜到。只是郑凡不知道的是,按照李松的计划,司马遹可能不久就要登基了,等到一切都成了既成事实,贾南风就是生下儿子也为时已晚。

    李松不能把话说得太明白,毕竟八字还没有一撇嘛。于是他说道:“你也知道,皇长孙是太子的长子,将来是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如果让他学到咱们这里的学问,将来登基之后,肯定会支持咱们把这里的学问推广到全国。”

    郑凡说:“请侯爷恕我直言,据我所知,皇长孙将来即位的希望并不大啊。”

    李松说:“不管希望大不大,总得努力一下吧。我看这个宝值得我们押一押,如果押对了,将来就能在全国都开办特别班,而不是只有咱们现在这么一点人。到了那时候,咱们这里的学问才能传播开去,大晋才真的有希望啊。”

    郑凡这才明白了李松的想法,想到将来的前景,他有些激动:“侯爷真是深谋远虑,那就按您说的办,我一定会完成好这个任务的。”

    李松说:“张舆、卫璪、卫玠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梭在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松岩之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松岩之上并收藏穿梭在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