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我这会不但尸骨无存,大概率档案上还要盖上一个不明不白的‘失踪’图章。”谭双喜感慨道。

    “和以前真的不太一样了。”他望着沿途的风景,感慨道。

    “真可惜,李中尉原本前途无量。”张来才颇为惋惜,“你瞧瞧,死得都是有才的。”

    正头疼着,张来才找了过来。

    “这是啥……”

    “他和你是同乡吧。”

    “最后一个了,这是个排长。”张来才坐在饭桌旁看着谭双喜喝粥,翻阅着任务文件。

    两人上了车,宽大的车厢里装了一大半,看包装都是些日用消费品:酒水、布料、肥皂……也有农具、渔具和五金材料。

    “是他送我过来的。”谭双喜有气无力的摆了摆手,“真是个好人呐……”

    “……这两年坏了就修一修,修得没有坏的快。”车夫说,“也是,这条路上每天走多少车子?不压坏了才怪。”

    “他和我外婆是一个村的。”谭双喜说,“李家是村里的木匠,他爹手艺好,一年到头在外面干活,年底回来总能带回不少钱米来,日子比村里多数人都好。所以他才能念书识字。”

    大雅村和沿海的几个村子,靠着这条路把渔获贩卖到澄迈县城和马袅堡,不靠海的村寨,则通过这条路贩卖蔬菜和家禽。不论是老县城还是博铺、百仞、加来……这些新兴的市镇的巨大胃口似乎永远也填不满。运货的马车在路上川流不息的运送着农渔产品,又把城镇里的工业品运回村里。

    张来才这会倒是精神的很,看到谭双喜这病怏怏的样子,又是给他打水洗脸,又是到外头给他买粥,一起当兵几年没有结下的情分,反倒是在这几天的任务里稳固了。

    道路的一侧,地形开阔了起来,是沿海的大片的滩涂,靠近道路的地方长满了草木。滩涂上一群一群的鸭子正在觅食。

    “没事,有车坐就好了。”谭双喜说说着递给车夫一支烟,胡乱的聊了起来,希望分散一下注意力,缓解下宿醉的带来的不适。

    “这么多鸭子!”张来才站起身子眺望着滩涂上不时变幻出各种队形的庞大鸭群,惊讶的说。

    “排长。”他下意识的说道。

    昨天吃完晚饭张来才就走了,他一个人闲着无事,便继续喝酒解愁,啤酒喝光了不过瘾,又叫了水果白兰地,等到发觉夜深的时候已经站不稳了。

    “现在人比以前多了十倍都不止。”车夫说,“都是些北佬。你现在要在村里说土话,十个有八个都听不懂,大伙只能说新话了。”

    张来才定睛一看,却是署名谭浩南的一首诗。

    没想到在百仞交通中心,谭双喜遇到了熟人,正是大雅村来百仞送货的村民,这会卸了货要回去。于是两人就搭上了他的货运马车。

    “一份炖羊宝收了我们一角五分,可不得好好服侍你。”张来才看他形容萎靡,“喝多了不舒服?你平时就不太喝酒,猛地喝多了就这样。”

    谭双喜知道这是“滩涂养鸭”,这样养鸭不但节省饲料,下得鸭蛋既多质量又好。是所谓的“海鸭蛋”。

    “哦?为什么不去。”谭双喜有些奇怪。

    “现在打渔更吃本了。要大船,还要澳洲式的大船,渔具也不便宜,还要买冰……说挣钱,打渔比以前更挣钱了,可是这本钱,一般人可就承受不起了。再说大船打渔本身就省人力,多出来的人怎么办?不得另外找活路。天地会就派人来推广养鸭,说我们这里滩涂多,村里就开始养鸭了,鸭蛋卖给食品厂,好歹挣个全家温饱。”

    “也好,出海打渔毕竟也是一桩苦差事。”谭双喜由衷的说道。

章节目录

临高启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吹牛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吹牛者并收藏临高启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