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毒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黄门侍郎谊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一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宝皆鉴之。”

    隆冬的酸枣,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很难看到一片绿色,显得格外荒凉,而在这片聚集了能有上万人的小土丘附近则更是肃杀。

    此时此刻搭在土丘上的祭坛之前,却是有一个三十岁的青年官员,正在那里慷慨激昂得念着这段讨董檄文。

    而这段记录在《后汉书》、《后汉纪》、《三国志》里的这段领誓词中,却是多了一个“黄门侍郎谊”的名字。

    秦谊也没有想到,自己紧赶慢赶想要投效到关东联军下面,见一下关东诸侯,表达一下自己和董太尉誓不两立的决心。结果却没有想到刚刚到达酸枣的自己,名字居然都被挂到臧洪的讨董誓词之中。

    作为董卓最近力捧的千里马马骨,秦谊的跳反更加增强了董卓不得人心的形象。另外就是秦谊被董卓突击提拔成黄门侍郎,要知道黄门侍郎可是皇帝近臣,把这个官职写进讨董檄文中,给人一种皇帝也在反对董卓的感觉,更加增强反董联盟的正当性。

    于是因为种种以上原因,秦谊的名字被写进讨董檄文之中,而曹老板这个代理奋武将军,却因为依附于陈留太守张邈,而没能列入讨董檄文之中,被一个“等”字所包含。

    眼前这一幕,让秦谊想起了后世Kmt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的场景,红朝太祖以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的身份端坐主席台,而凯申公却连个到场的正式代表都不是,只能作为列席人员在下面鼓掌。

    这场盟誓的主角本来应该是袁绍袁本初,但是他却并没有赶过来,以至于都没人领誓——也不知道是不是都知道袁绍外宽内忌的性格,在场的各位刺史、太守互相推辞谦让,最后共同推举臧洪登坛誓师。

    而现在站在祭坛前领誓的便是臧洪臧子源,这人可是三国出了名的义士,所以在见到他之后,秦谊也是刻意结交,面对着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和锦绣前程而投身反董事业的秦谊,臧洪也是给予了很大的尊重。

    臧洪的父亲臧旻曾经在太原郡当过太守,少年的臧洪曾经在太原生活过一段时间,算是半个太原人,和秦谊这个前太原人倒是还有些共同语言。

    其实两家的渊源不止如此,熹平六年时任匈奴中郎将臧旻曾经率万骑出雁门,配合另外两路大军讨伐屡犯大汉边疆的鲜卑大汗檀石槐,当时秦谊的三叔秦叔达自备干粮作为一名义从,跟随董旻出塞,然后再也没有回来。

    不过那一仗汉军败得非常惨,十不存一,所以秦谊也没有提这一茬,免得臧洪尴尬。

    随着臧洪宣誓完毕,下一个歃血为盟的环节也将开始进行,祭坛边上的几名军士,将早已经绑在祭坛边上的白马乌牛杀掉放血,然后用一个个铜鼎将它们的鲜血给接了下来,然后分给其他的军士,让他们走下去把这些鲜血送到参加盟誓的众人跟前。

    首先接到鲜血的人是臧洪,他先用手指沾了几滴鲜血敬天敬地之后,便用食指和中指在铜鼎里面沾了一手的鲜血,随即摸到脸上,通过歃血为盟来表现自己对讨董一事的诚意。

    与此同时,军士也将盛满鲜血的铜鼎,送到需要歃血为盟的其他诸侯面前,基本上就是按照臧洪宣誓的顺序来发放。

    首先一个便是兖州刺史刘岱,这哥们不久之后便内讧杀了东郡太守桥瑁,两年之后便被黄巾军所杀,是被这乱世淘汰掉的第一批诸侯。

    第二个人是豫州刺史孔伷,这哥们更是一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的废物,很快就要消失在历史舞台上,连怎么死的都没有记载下来。

    不过孔伷倒是带来了秦谊的一个老熟人大名士许靖,就在秦谊离开雒阳那两天,董卓终于干掉了周毖和伍琼,再加上许靖的堂兄陈国国相许瑒又与孔伷共同谋划进攻董卓,许靖是真不敢再在雒阳待下去,赶紧投奔到孔伷那里。

    在酸枣看到自己亲点的“超世之杰”,许靖也是和秦谊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不过因为有了许靖这个熟人的关系,秦谊也是知道,孔伷就是过了点个名,表现一下自己对讨董一事的重视,等会盟完毕他就领兵返回颍川郡。

    第三位则是陈留太守张邈,这位年轻的时候接济贫困、助人为乐,以至于倾家荡产,但是也混来了“八厨”的名号,可以说是大汉王朝的意见领袖。

    对于远道而来的秦谊,张邈倒是表示了足够的尊敬。作为陈留太守,张邈和本郡的名士多有往来,尤其是前段时间蔡邕返乡祭祖,张邈也是没少往蔡邕家里跑,所以爱屋及乌对蔡邕的学生秦谊也是态度很好。

    然后秦谊不知道的是,他原先在大将军府的同事边让,也是张邈的好朋友,后来张邈背刺曹操,就是因为边让被曹操所杀的缘故。而边让曾经写信给张邈,把崭露头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之宜禄立志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马木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马木东并收藏三国之宜禄立志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