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跪奏:“辽东军沈阳卫大捷,获俘虏囚徒等献于阙下”。

    宣旨大臣按规定宣布“将所献俘虏交刑部”,刑部官员跪下领旨。

    兵部官员引俘虏退到金鼓之外,交于刑部官。

    刑部官给俘虏换上刑具,戴上枷,押出行刑。

    如果皇帝下旨赦免俘虏,宣旨大臣则宣布释俘,俘虏叩头谢恩后,由原班将校押解从原路退出。最后丹陛大乐奏乐,王公百官就拜位行三跪九叩礼,乐止,礼成。皇帝在金鼓铙歌的鼓乐声中乘舆回宫。

    这一批三千名战俘,都是桀骜不驯之徒,杀之有损名声,放了也不现实,朱由校下旨,交由东厂处治,这是事先商量好的,东厂在明年的京城贫民窟改建,西山的兵工厂,需要用到很多的人手,这些人正好派上用场,杀俘不祥,这便用来废物利用了。

    礼成后,辽东军原路返回丰台大营,百户以上的军官则留下,皇帝朱由校在皇极殿赐宴。

    历代皇帝都会在皇极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文臣们不满意的地方是,新科进士的传鲈宴都不在此举行,却在此赐宴一群武人,这是有失斯文,重武轻文,本未倒置,才会有礼部只拔银三千的事,赵秉忠的意思也是赖上了内帑,这钱得内帑出。

    在内帑出钱后,他也再也没有为难,而是让光禄寺专心的做好,毕竞这是国宴,办砸了对大家都没有好处,而且东厂入驻督办,他一个将退之人,没有必要为了一些小事,而得罪东厂,这是十分不智的。

    在国宴之前,圣旨下,封熊廷弼为江夏伯,由辽东经略转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袁应泰为凤翔伯,由辽东巡抚转都察院左都御史;米驻封澳州伯,另外的一些将军们也有封赏,在封赏后,众将领入殿赴宴。

    这是国宴,有皇帝陛下及文武百官,朝中勋贵作陪,大殿中摆了许多的桌子,上面放满了珍馐美食,宫女太监们正鱼贯上菜,两旁的乐师正在奏乐。

    现在这里也是按文武分,左边是以方从哲和叶向高等为首的文臣,右边才是文武官员们,武官中又以英国公张惟贤为首,成祖时代的五大国公,传至现在,只有四大国公,都是世袭罔替,尊贵无比的勋贵。

    然后才是熊廷弼、袁应泰、五军都督等朝中高级将领,还有就是辽东军的将官们。

    熊廷弼和袁应泰是有有尴尬,他们都是进士出身,铁牌子的文官,现在以军功封爵之后,担任的也是兵部尚书和左都御史,这也是文臣呀!但是礼部却将他们安排在武官这一边,这是有意排斥他们了。

    这让爱以志同道合{形态意识}区分人群的东林党看到,这是肯定会将他们视作异类,加以排斥。

    这年代文贵武贱,三四品将军和指挥使向五六品兵备道下跪磕头是常事。兵部职方主事不过六品,但是这些二品总兵来办理任职,都必须下跪磕头,否则就变着法儿折腾你。

    米柱这是暗笑,这些脑袋被驴踢的,还怕咱们拉拢不到这几位大神,主动往门外推,咱得再加一把火,让他们玩得更嗨,这两位大神就是咱们阵营的了。

    米柱在猜测,这多半是妒忌,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相轻,出于妒忌之心,就会将他们排拆,这还不是党派间的排斥,而是直接的将他们打为异类。

章节目录

明末之伟大舵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英联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英联邦并收藏明末之伟大舵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