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最终解决盘踞在卧龙岭的大夏明州军,公孙龙胜派出了他的制胜法宝——居炎藤甲兵,居炎藤甲兵一经出现在战场,立即改变了攻守双方的焦灼态势,胜利的天平毫无悬念地迅速倒向了南辰的一方。 公师云相在来势汹汹的居炎藤甲兵的凌厉攻势之下,一度濒临覆灭的边缘。

    在这千钧一发的严峻时刻,司徒川的大军来到了弥漫着血雨腥风的卧龙岭战场。

    首先向南辰人发起攻击的是司徒川麾下最精锐的骑兵——龙川铁骑。

    一万名龙川铁甲骑兵风驰电掣般向卧龙岭扑来,滚滚的铁蹄卷起冲天的尘烟,发出雷鸣般的声响,士兵和战马身皆披覆重甲,明亮的甲片在正午的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惊慌失措的南辰士兵纷纷瞪大了眼睛,用惊恐的目光注视着这支几乎从天而降的强大骑兵,他们如同惊涛骇浪般奔涌而来,那排山倒海的恢宏气势使南辰士兵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并非所有的公孙龙胜的士兵都对司徒川麾下的这支功勋卓著的龙川铁骑感到陌生。出现在卧龙岭战场的南辰大军,有一部分是从龙川东部南辰人控制的沿江地区抽调过来的,显庆十九年春,当三万龙川铁骑浩浩荡荡向风凌谷开进之时,曾经与公孙龙胜的五万南辰大军发生过短暂的对峙,公孙龙胜最终选择了避战撤退,从而使司徒川得以顺利进军风凌谷。那一次,虽然双方并未发生战斗,但司徒川率领的龙川铁骑的赫赫军威已然在那五万南辰士兵的心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卧龙岭正杀得兴起的居炎藤甲兵首当其冲,他们最先领教到了曾经让傲慢的西凉人吃尽苦头的龙川铁骑的威力。

    大将行牧身先士卒,带着一万名龙川铁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居炎藤甲兵的身后。正在与卧龙岭的公师云相残部作战的居炎藤甲兵不得不向身后展开防御阵势,以全力抵挡来自重甲骑兵的可怕的攻击。

    居炎藤甲兵自恃特殊甲胄的防护,在对抗大夏步兵时显得游刃有余,但在龙川铁骑面前,他们的甲胄优势荡然无存。龙川铁骑最初也想用常规的办法击溃居炎人,但他们很快发现很难直接用马刀砍开居炎人的甲胄,经验丰富的大将行牧临时调整战法,直接采用了一种简单粗暴的办法——撞击与践踏。行牧指挥龙川骑兵在快要接近敌人时猛然加速,向居炎步兵进行猛烈地冲撞。装备着轻便甲胄的居炎人往往会顷刻间被撞出数丈之远,飞出去的士兵落在后面的士兵群,巨大的冲击力又往往会将后边的士兵撞到一片。行牧指挥龙川铁骑以密集的队形发起冲击,成片成片的被撞倒在地的居炎藤甲兵很快会遭到战马铁蹄无情的践踏,由于藤甲具有一定的韧性,被战马践踏之后往往还能保存完好,但士兵们的骨头没有那么幸运了,几乎所有被铁蹄践踏过的士兵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在痛苦悲惨的死去。当千军万马奔腾而过之后,在战场留下了成片成片的血肉模糊的,早已面目全非的尸体。尽管战况异常惨烈,但居炎藤甲兵不愧为英勇无畏的战士,他们在突如其来的巨大的打击面前依然保持着顽强的战斗意志,甚至有些已经倒下的士兵还不忘在临死之前不惜用尽最后的力气奋力砍断龙川骑兵的马腿。

    尽管居炎藤甲兵没有被迅速击溃,但卧龙岭苦战竟日的公师云相终于看到了一丝胜利的曙光,此时,他的手下已经不足四千人了,他立即组织他的残余兵力开始向着居炎藤甲兵展开攻击,他知道,这或许是最后一次冲锋了,不成功,则成仁。如此一来,先前占尽优势的居炎藤甲兵一下子陷入到了腹背受敌的困境之。

    在这时,随着公孙龙胜一声令下,一直跃跃欲试的南辰骑兵突然倾巢出动,向着龙川铁骑的右翼发起了孤注一掷的进攻。

    大将斛律津野率领三万南辰骑兵很快接近了龙川铁骑,一场混战看起来似乎不可避免了。

    但在此时,南辰骑兵的左翼突然杀出了另外一支骑兵,这支骑兵的甲胄较龙川铁骑略显逊色,但仍然称得是一支装备精良的重甲骑兵,这支数量庞大的骑兵乃是大将赤里坤率领的一万平凉骑兵。紧随其后的是大将令狐荣野和慕容晴雪率领的一万骑兵,包括五千平凉骑兵和五千明州关河铁骑。

    大将赤里坤不愧为前西凉名将,只见他虎目圆睁,须髯若戟,一身乌金条形甲,下跨一匹条铠枣红马,手持一杆金柄长矛,身先士卒,径直冲入敌阵,左冲右突,勇不可挡,平凉骑兵在赤里坤的感召之下,向斛律津野率领的南辰骑兵发起了勇猛的冲击。这样,南辰骑兵还没来得及和龙川铁骑交手,倒先和平凉骑兵混战在一起。霎时间,战马的嘶鸣声和兵刃的碰撞声响彻在卧龙岭周边的广袤战场。

    公孙龙胜紧张地注视着瞬息万变的战场,他的脸色极其阴沉,当他看到远处一面巨大的旗帜出现时,他那雄鹰一般犀利的眼神闪出一道瘆人的凶光,他看到那面旗帜面赫然写着两个大字:“司徒”。

    公孙龙胜身边有一位来自西凉的幕僚,名叫哥舒清,他原本是西凉神威王赫连尊账下大将屈突津诺手下的一员小将,此人自恃才高,却苦于不被屈突津诺赏识,故而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上兵血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河冷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河冷川并收藏上兵血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