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正在束手无策。

    突然从左边石壁转出一只小船。

    船上一位艄公。不对,应该叫艄婆。

    也不对,准确地说,应该叫艄女才对。因为这小船上的确是一位妙龄女子。

    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苗族姑娘。

    头戴一顶黑布尖顶帽,帽底下有垫头,垫头上绣有精美的花纹。

    深蓝色的绣着花边的尖顶头巾套在外边,帽后垂下一根红带长及腿部。

    耳朵一对精美的大耳环,颈部戴一个银色项圈。

    身穿一身黑色打底并配有精美图案和花鸟的衣裙。

    红色的腰带,叠裙上有美丽的图案,均是腊染而咸。

    绑腿用彩带结成菱形,将绑腿布绑紧,彩带头的红色彩丝团垂飘于小腿之上,远看似一团火球。

    与上装搭配十分和谐。配以手帕和巾帽,这苗族服饰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一群人看得呆了。

    姑娘将小船摇到了大伙面前,大家居然没有反应过来。

    还是船上的姑娘先说话:

    “你们是青城派和天龙门的客人吗?”

    杜仲忙不叠地回答:

    “是是,我们就是青城派的客人。你是——?”

    撑船的女子抿嘴笑道:

    “我就一撑船的。你们是五湖沟的客人,那请上船。”

    七人刚移步准备上小船。撑船女孩突然说道:

    “慢!你们人太多,只能做成两次进。看谁先来,来三人四人都行。因为我在半路还要接人,那是特殊人,请原谅。”

    “广陵兄,你的人先上。”

    伍天龙笑着对广陵子说道。

    “那我就不客气了。”广陵子挥手让三个徒弟上船。

    “我到半路让人过来接你们三个。不恰当,我就再跑一趟。你们等着啊。”

    船姑对伍天龙等三人抱歉笑笑。

    撑船女孩长篙一点,小船离洞口向湖中心飘去。

    小船启动,她将长篙放在船舷边,换成了双桨,双手慢慢摇动。

    小船像一片树叶,在微风中前进。她也不管船上有陌生人,张口唱起了山歌。

    可没有一个人听得懂。只觉得好听。

    船到湖中央,姑娘撮起双唇,对着湖中的小岛连连吹了几声口哨。

    不一会儿,小岛上出现了一位姑娘。

    她的打扮和这位撑船的姑娘几乎一模一样,不细看,真的分不出谁是谁。

    小船靠岸。

    大家正以为已经到了目的地,要起身上岸。

    姑娘说话了:

    “大家别动,我这是接小岛上的采药仙姑,这条路平时少有人走,我一天才出三趟船,今天是最后一趟。我将几个采药仙姑接上船,一起走。”

    大家才明白,这不是目的地。

    从小岛上下来的姑娘走到了近前。她手中提了一个彩色篮子。大家的目光又从摇船的姑娘转移到了这位姑娘身上。

    两位姑娘区别,撑船姑娘是圆脸,提篮姑娘是爪子脸。

    撑船姑娘头上黑布尖顶帽,提篮姑娘头上黑布平顶帽,提篮姑娘平顶帽前沿绣了一条彩色蜈蚣。

    前者脸长期日晒的缘故,略显微红;后者白里透红。

    提篮姑娘上得船来,二位姑娘用苗语打了个招呼。

    大家听不懂,眼睛只管朝提篮姑娘的篮子看。

    这个篮子跟平常见到的不一样,虽说也是一竹子编制而成,但比通常的竹篮可要细密很多。

    从姑娘提的姿势来看,里面可能什么也没装。

    因为她提的动作很轻巧。

    但竹篮又有竹盖,还用了一块黑色布同巾遮盖住,且遮盖得严严实实。

    大家愈发好奇。都在心里纷纷猜测,这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

    撑船姑娘摇动船桨,船缓缓向前驶去。大家对撑船姑娘的划船动作颇感奇怪。

    她居然可以倒着划船,不看船行的方向。

    船行几丈,撑船姑娘看着提篮姑娘的篮子,嘴角一翘:

    “蜈蚣仙姑,今天有收获么?”

    “有一点,不太多。师傅不会责怪的。”

    大家更好奇了。

    这个女孩好特别的名字,叫蜈蚣仙姑。

    心里的疑问更甚了,究竟里面装的是什么?

    撑船姑娘调转身子,按照正常的姿势划船。

    边划边唱起了山歌。提篮姑娘跟着撑船姑娘唱起来。

    她们是那样的自由,无拘无束,放松。

    她们用苗语唱。很好听,虽然大家听不懂。

    小船绕过小岛,向前进入另一段湖面。

    青城山小道士杜衡忍不住,心里的疑问一直在嘴边。

    他故意身子向后一仰,小船发生轻微颠簸,提篮姑娘身体也随小船的晃动而摆动。

    正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武林雨潇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三木林先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木林先生并收藏武林雨潇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