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夏,四月。

    因为刘辩迁都长安,称汉献帝,改号初平元年的,到如今也是过去了三年之久。

    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秦隐亲自率军平定兖州的叛乱,陈留王外走并州之地,朝廷向中原各处招募官员,等。

    而中原各处并没有任何的dòng luàn,相安无事的。

    今日。

    在皇宫的早朝中,却是发生了一件震动天下的事情。

    ...

    原来。

    在安顿好流落到中原的西方之人,秦隐并没有对外说,而是将其扔进长安村看管了起来,虽说没有xiàn zhì着其zì yóu,但所接触的人,却是有着说法。

    毕竟,在长安之地,可是有着许多其余诸侯的探报。

    而因为西方之人的出现,让秦隐有所警惕的,吩咐了在各州郡的影卫查探,看还有没有其余的西方之rén liú落进中原。

    同时,也让在豫州的影卫加快了动作。

    一大早的。

    秦隐便带着典韦和许褚两人,从相国府而出,向着皇宫而去,进行着早朝。

    在早朝的期间。

    秦隐坐在那里,闭目养神的,并没有发言。

    而坐着早朝,这便是秦隐的特权。

    他可是清楚着汉献帝已经有着很大的不同,不再是唯唯是诺的样子,而且对他同样有着诸多的心思。

    但他并没有忘记着,除非发生着大事,或者是他有所安排的,不然的话,并不会去理会着朝政,由汉献帝自己去处理着。

    所以,他们之间还是显得十分的和睦。

    看着大殿之中,纷纷发言的大臣。

    又看了看秦隐,还有没有什么言语上奏的秦隐的一众麾下。

    坐在龙椅上的汉献帝,却没有着什么的办法。

    自王允的事情,他和秦隐之间便存在了一条裂痕,而那时开始,也不知道是想通了,还是别的,对于秦隐提出的政策,那是力排众议的,坚决的同意着秦隐提出的政策。

    好像是想要修补着他们之间的关系。

    秦隐除了提出着一些政策外,并没有插手着政务之事,这也让他安心了许多。

    他可是明白,不能跟秦隐翻脸的,一旦翻脸,在朝堂之中,不说秦隐的部众,就其余的大臣,十有八九的都会投到秦隐的麾下。

    书院的开启,蔡邕等一众老臣多数被秦隐安排进了书院,教书育人的。

    新进入朝堂之中的臣子,还有留下来的墙头草,并不能完全信任着,而且也不是对他这个天子忠心耿耿的。

    不久。

    “诸位爱卿,如若没有其余的事情上奏,便退朝!”汉献帝挥了一下衣袖,说道。

    这些大臣所上奏的,也不过是一些琐事。

    而长安之地,在秦隐所提出的政策之下,也是有着很大的改变的,起码没有着任何的乱子的发生。

    然而。

    就在汉献帝准备退朝的时候。

    大殿之外。

    “报,八百里急报~!”

    一声高喊从大殿外传了进来。

    闻言。

    坐在大殿中,闭目养神的秦隐也是睁开了眼睛。

    八百里急报,并非是说奏折真的是从八百里外送来的,而是说明这份急报的重要性,就这一点而已。

    不时,便看到了一名将士从大殿外快步的走了进来,双手捧着一个盒子。

    来到大殿的中间。

    那名将士单膝跪下,双手捧着盒子,高举过头,道:“陛下,豫州送来八百里急报!”

    豫州?

    坐在龙椅上的汉献帝,并没有犹豫,对着身侧的一名宦官示意一下。

    那宦官接到示意,便走下去,接过着那名将士双手捧着的盒子,回到汉献帝的面前,弯着腰,双手捧着盒子,恭敬的递给汉献帝。

    没有迟疑。

    汉献帝带着疑惑的表情,将盒子接过,打开,拿出里面的急报看了起来。

    嘭~

    “混账,袁术这贼子!”汉献帝一掌拍在面前的案几上,怒喝道,“贼子袁术在寿春称帝,诸位爱卿,可有何计策,为朕除去逆臣贼子?”

    说完。

    汉献帝也是扫视着大殿中的众人,目光最后却是停留在秦隐的身上。

    如今的他也是一脸愤怒之色。

    要知道,他可是大汉的天子,而袁术现在却是在寿春称帝,这不是在公开着反他么?而自知本身没有着任何的势力,只能依靠着秦隐去平叛。

    袁术在寿春称帝?

    大殿中诸多的大臣也是震惊了起来。

    这可不是一件什么的小事,若只是征讨着其余的诸侯,或者打着勤王的旗号前来长安,那还好。

    但称帝,这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他们也是被这一个消息给吓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之隐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帝夜之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帝夜之殇并收藏三国之隐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