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房内,四帝英宗坐在九龙墩上,听着几个老臣冗长的汇报,昏昏欲睡。并非他倦政,而是这些老臣实在太过啰嗦。

    有些事情,明明可以一言蔽之,但他们非要旁征博引,拖泥带水,抓不住主题。

    有时候,四帝英宗很想来个大换血,把这些老臣一一罢免,全部换成年轻有为的干练之士。

    但是,想法很饱满,现实太骨感。

    这些老臣都是劳苦功高之辈,而且都支持太子,贸然换掉,于太子不利。何况,有这些老臣扶持,太子依旧不是睿王的对手。

    除非……

    当然,若非迫不得已,四帝英宗不会下这一步棋。

    内侍丞、黄门侍郎赵巽站在龙书案旁,看着兴致不高的四帝英宗,心里偷笑。都说人老奸,马老滑,可是在他看来,人越老越固执。

    毕竟,积习难改。

    就如这些老臣一样,明知陛下心中不喜,但依旧絮絮叨叨。当然,这并非倚老卖老,而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时新世异,大浪淘沙。

    他们,终将退出政治舞台,被生力军所取代。而且,这个日子不远了。

    朝堂之上,非止四帝英宗心中不喜。

    那些新生代的朝臣们,同样眉心紧皱,脸色难堪。若非碍于场合,他们转身就走。与其在这里听他们喋喋不休,还不去干点实事。

    四帝英宗的脸色越来越难堪,若天下所有的臣工都这么拖杳,那他的江山社稷岂非病入膏肓。

    换!必须要换!

    既是为了太子,也要把他们全部更换。否则,太子在他们的影响下将会变成人么样子!又如何来承继大统!

    再说,太子也好,睿王也罢,都只是皇室中的一员,都要为江山社稷服务。若江山社稷毁了,又何谈太子,何谈睿王。一切危及江山社稷的人,无论是谁,都要惩处。

    “咳咳!咳咳!”内侍丞兼黄门侍郎赵巽见四帝英宗脸色越来越差,不由得轻咳几声。他本意是提醒那奏事的老臣,哪曾想,却惹恼了四帝英宗。

    啪!

    四帝英宗把龙威往龙书案上狠狠的一摔,“赵巽,你什么毛病!哼哼唧唧的,退下!”

    呼啦!

    九龙阶下,文武朝臣跪倒一片。一个个吓得体如筛糠,脸色更变,大气都不敢喘。毕竟,伴君如伴虎!这皇帝陛下无端发怒,他们都怕引火烧身。

    内侍丞兼黄门侍郎赵巽嘴角扯了扯,心里并不害怕,因为他知道皇帝陛下这是在借题发挥,指桑骂槐。不过,他还得装出一副胆战心惊的样子,来配合皇帝陛下。

    于是,他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口中不停的求饶:“陛下饶命!陛下饶命!昨晚有少司来报事,喋喋不休的说了大半夜,让老奴想了个通宵,也没想出哪句话有用。因此,老奴精神有些欠佳。”

    四帝英宗闻言,心里头笑不已。人都说这赵巽乃是他肚里的蛔虫,今日一见果然不假。而且,这指桑骂槐的本事,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不过,还不够。还得加点儿料,才能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

    “嘟!”四帝英宗一指赵巽,“大胆的奴才,你还有理不成!像那等办事不利的少司留他何用,莫非朕的银子是大风吹来的不成。退下!好好反省反省!”

    “谢陛下!谢陛下!”赵巽接连磕了几个头,忙不迭的起身转到后殿去了。

    这朝堂上的文武大臣,都是工于心计之辈,堪称人精。这一出指桑骂槐连带敲山震虎的桥段,他们又如何看不出来。不过,却也只能装聋作哑。

    一时之间,有人欢喜有人忧。

    以睿王为首的维新派,他们尚武,倡导精兵简政,都是实干派。以往被这些守旧派的老臣挖苦挤兑,心有怨气。此时此刻,颇有扬眉吐气之感,人都精神了许多。

    睿王想的远比其他人要多得多,他捕捉到一个信号,一个即将变革的信号。这是一个机会,一个为朝廷从输送新鲜血液的机会。或许,他纠结了许久的那件事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了。

    反观守旧派那些老臣则不然,尤其是那些做过汇报以及等着做汇报的人,一个个都心怀惊惧。固然,皇帝陛下多半是在敲山震虎。

    但是,煌煌天威不可测,天心更是难以揣摩。

    谁又能保证皇帝陛下只是敲山震虎,而没有其他的想法呢。

    四帝英宗扫视文武朝臣,目光在睿王身上停留了许久。作为皇帝、作为父亲,他岂能不清楚这个光明磊落的儿子在筹谋什么!

    或许……

    “都平身!说到哪啦,继续!”

    吃一堑,长一智!

    这关节,谁还敢继续唠唠叨叨的说下去。万一真的触怒了皇帝陛下,那不是自讨没趣吗。

    一时之间,气氛凝滞而压抑。

    “刚才不是很能说吗,现在怎么一个个都哑巴了?旬尚书?苟尚书?聂尚书?”四帝英宗一脸点了几位老臣,目光所及之处,却见他们一个个耷拉着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太白飞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侠弈无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侠弈无名并收藏太白飞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