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得过来吗你?”

    张王妃怒笑,“那是世人愚钝,不知殿下之苦,你黄昏身为大明臣子,饱读诗书,岂会不知增发宝钞是无奈之举?”

    黄昏叹了口气,“妇人之见。”

    增发宝钞导致民间物价飞涨,这个事总要人来担责,朱高炽只怕也想到了,所以他更加不敢放朱高煦回应天。

    张王妃呵呵哂笑,“我是妇人又怎样了,妇人在黄指挥面前就说不得话了么,感情黄指挥已经是一手遮天的天子宠臣了?”

    黄昏嘿嘿贼笑,“假若这是陛下的意思呢?”

    张王妃没反应过来:“陛下就能随意骂——”

    话没说完,吓了个胆战心惊的朱高炽发狠,一把把婆娘拉坐到地上,捂住她的嘴,“我的姑奶奶呢,少说两句,嫌你男人死的不够快啊。”

    张王妃这才讷讷的住口。

    黄昏咳嗽一声,从怀里掏出一封圣旨来,神态缓和了些,道:“确实是有陛下的旨意,也有口谕,殿下想先接哪一个?”

    对朱高炽的反应还是很满意。

    虽然仁厚,但有血性。

    被自己怒骂之后,也是脾性起来,要把自己送入南镇抚司诏狱——这恰好又是他仁厚的一面,换做朱高煦,当场格杀自己都没得商量。

    而且合理。

    但朱高炽只是想把自己送入诏狱。

    朱高炽想了想,“先接旨意罢。”

    黄昏于是缓缓展开圣旨,这道圣旨浅黄色底,分段渐变色,上部和下部有祥云和龙的纹饰作为防伪标志,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南镇抚司指挥黄昏,奉命归京,知悉朱高炽,着令工部、礼部、锦衣卫差人,出使交趾,以赠国谊……永乐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没有钦此。

    这封圣旨其实还算文气,大明集团创始人朱元璋早些时候的圣旨,就要白话文的多了,朱老四终究还是读过一点书的。

    朱高炽跪在地上,高举双手接旨。

    心头纳闷。

    都什么时候了,怎么父皇还刻意下了道旨意,让自己组建一个使团出使交趾,这算什么大事,远没有解决增发宝钞来得重要。

    张王妃刚要起来。

    被朱高炽拉住,“请父皇口谕。”

    黄昏于是又端着脸一本正经的道:“传陛下口谕。”

    顿了下,才道:“朱高炽你头蠢货,连猪都不如,老子在顺天养心,又看在瞻基乖巧的份上,不好打骂你,让黄昏回来骂你一顿,你给老子警醒一点,打仗国库没钱,就能肆意增发宝钞了?不能去找江南士族,削弱江南士族这么好的机会,你就这么白白浪费了,真是蠢不可及,现在好了,物价飞涨,你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解决不了老子就换一个人来解决。另外,别给老子弄什么幺蛾子,老二在福建那边安定好局势,让他早些滚回应天,还有,关于出使交趾的事情,兹事体大,多听黄昏的意思,关于此事他之处置,如老子亲临,但有诉求,你皆应之,不得以各种借口推诿。最后老子再给你说一句,你这个当大皇子的好好以身作则,别带坏为了我们瞻基。”

    念完之后,黄昏轻声道:“殿下,请起来罢。”

    心头暗爽。

    其实这个口谕嘛,有个地方有点出入。

    朱棣的口谕中,没有“让黄昏回来骂你一顿”这一句,不过是口谕,没有字句凭证,且今日的事情,朱高炽也不好意思拿出去说。

    所以这个“假传圣旨”自己不会有丁点的风险。

    朱高炽抹了一把额头的汗。

    在妻子的搀扶下缓缓起身。

    心里悲戚。

    没想到父皇竟然让黄昏回来骂了自己一顿,偏生自己只能忍受。

    张王妃也焉了。

    还能怎么办,既然是父皇的意思,骂了就骂了呗。

    不过两口子心中又暗暗窃喜,因为从朱棣的口谕中,两口子发现,父皇对儿子朱瞻基真是喜爱非常,这未尝不能成为朱高炽成为储君的突破口。

    我们生了个好儿子。

    历史和事实证明,朱高炽能登基,还真多亏了张皇后给他生了个朱瞻基——朱瞻基实在是太像朱棣了,比朱高煦还像。

    当然,这个绝对不是扒灰。

    明朝皇室,在这上面还是非常恪礼的。

    朱高炽让张王妃去收好圣旨,对黄昏道:“黄指挥,还有事否,喝杯茶?”

    黄昏点点头,“很难拒绝殿下的好意啊。”

    当然还有事。

    两人在书房落座,黄昏咳嗽一声,直奔主题,“关于增发宝钞如何解决的事情,微臣能做的,也就杯水车薪,今后时代商行出售商品收到的宝钞中,会拿出三万两给殿下,是要销毁还是让它们继续流通市场,殿下自行决定。”

    朱高炽大为意外,没想到黄昏竟然真的愿意帮助自己,笑着擦了一把额头的汗,“不销毁,打算去找江南士族买粮。”

    一语惊醒梦中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王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何时秋风悲画扇并收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